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陆知苒疲惫地要合上眼睛,蒋南笙却一把掐住她的人中。
“知苒,你肚子里还有一个,加把劲,他马上就出来了。”
陆知苒太累了,她使不上半点力气。
蒋南笙当机立断,飞快地给她施针,又往她嘴里塞了一片老参。
同时,产房的门“砰”地一下被撞开了,萧晏辞似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
他用力按握住陆知苒的手,“知苒,你别睡,你不能睡……”
不知是蒋南笙的针起了效,还是萧晏辞的呼唤让她清醒,她不知哪儿来的力气,深吸了一口气,狠狠发力,下身一阵剧痛,紧接着便是浑身一轻。
稳婆欢喜的声音传入耳中,“恭贺殿下双喜临门!太子妃娘娘福泽深厚,诞下麟儿麒女一对!小皇孙声若洪钟,小郡主玉雪晶莹,真真是龙凤呈祥、日月同辉之吉兆啊!”
听着这声音,陆知苒终于撑不住,昏睡了过去。
太子妃诞下一双龙凤胎,这个喜讯第一时间传进了宫中。
德丰帝喜得大笑三声,原本笼着死气的面上也瞬间容光焕发起来。
他当即下旨,给东宫送了一大笔丰厚的赏赐,有给龙凤胎的,也有给陆知苒这个大功臣的。
柔贵妃也欢喜得找不着北。
她朝着几个方向连连祷告,感谢神佛,让陆知苒平安生产,而且一生还是两个。
如此,萧晏辞有了后,看那些老东西还有什么可说的?
陆知苒昏睡了一天一夜,终于醒了。
刚一醒来,就对上了萧晏辞那胡子拉碴,满是担忧的面容。
见她醒了,萧晏辞连忙一把握住她的手,语气轻柔,嘘寒问暖。
“你感觉怎么样?身上还疼吗?饿不饿?想吃什么我让厨房去做。”
陆知苒哑声,“孩子呢?”
萧晏辞立马让奶娘把孩子抱了来。
两个小人儿,小小的一只,身上也是红彤彤的,像是两个小猴子。
陆知苒蹙眉,有些失望,自己拼尽全力生下来的孩子,竟然长得这般丑?
谁知萧晏辞却面不改色地夸,“你瞧,他们长得多好看,不愧是我们的孩子。”
陆知苒:……
这人是眼瞎了吗?
陆知苒疲惫地又闭上了眼睛。
东宫收到了很多贺礼,陆家也送来了贺礼。
陆家的贺礼并不起眼,却是精心准备的。
若没有陆知苒这层关系,各地官府定然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帮忙找人,两个孩子能找回来堪称奇迹,紫鹃对陆知苒心怀感念,哪怕自己备的礼不入眼,也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最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日东宫迎来了两位贵客。
是德丰帝和柔贵妃。
孩子刚出生不超过三天,还不能见风,所以不能入宫,德丰帝和柔贵妃都没有见过孩子。
没想到他们竟自己出宫来探望孩子了。
正所谓隔辈亲,两人见到两个襁褓中的孩子,高兴得容光焕发,抱着不肯撒手。
德丰帝的精神头好极了,好似瞬间恢复了往日神采。
他还给两个孩子赐了名,小皇孙名为萧怀瑾,小郡主名为萧令仪。
德丰帝的孙儿孙女不少,但他亲自赐名的,这还是头一份。
萧晏辞连忙叩首,代一双儿女谢过德丰帝的恩典。
柔贵妃看过了孩子,则去看了陆知苒,叶寒衣也在。
她尚在月子里,不便拜见德丰帝。
陆知苒要起身,被柔贵妃按了回去。
“好好躺着别动,你现在的首要重任便是好好休养。”
柔贵妃又细细地打量着陆知苒,观察她的面色。
“还是有些憔悴,要多补一补。”
陆知苒想到每天端上桌的那些大补的吃食,顿觉胃里翻涌,实在是吃不下。
柔贵妃是过来人,又细细叮嘱了一番她坐月子的诸多注意事项,陆知苒都一一应了下来。
说着又点叶寒衣,“你也好好听着,日后你坐月子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着些。”
叶寒衣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生孩子太可怕了,我才不想生。”
她新婚燕尔,原本正是甜蜜之际,也幻想着自己怀孕生子的情形,眼下,她是半点都不敢想了。
那天听着陆知苒生孩子的惨叫声,就将她吓退了。
柔贵妃有些没好气地嗔她,“净说些孩子话。”
帝妃出宫,也不能久待。
时间差不多了,柔贵妃起身准备回宫。
临走前,她欲言又止,最后压低了声音,“皇上的状态只怕……你们都做好准备。”
二人微微一惊,很快反应过来。
柔贵妃的意思是,皇上这是回光返照。
难怪,他今日看上去精神焕发,根本不像是濒死之人。
但实际上,他的身体早已经油尽灯枯,
亲眼看看自己心心念念的孙儿孙女,大概是他这辈子最后的心愿了。
当晚,德丰帝睡了一个好觉,这一觉睡下去,他就再没有醒过来。
翌日一早,丧钟敲响。
皇上驾崩了。
萧晏辞早有预料,但事情真正到来,心头依旧升起一股难言的悲痛。
冯有才背脊佝偻了许多,他向文武百官宣读了德丰帝的遗旨。
“……皇太子萧晏辞,仁孝聪睿,德量渊深,宜承大统。着即皇帝位,以奉宗庙,以安黎元。内外文武群臣,当同心辅弼,共襄新政。”
“朕身后丧仪,务从俭约。天下臣民,不必循旧制守丧三年,以日易月,服丧半载即可。其间,婚嫁吉庆之事不禁,惟禁百日之内作乐宴游,以表哀思。钦此。”
萧晏辞和众臣齐齐跪下领旨。
此前,德丰帝以替身代为受过,躲过萧晏临的毒害,那替身死后葬入了皇陵,事后德丰帝命人重启梓宫,但那皇陵的整体设计也毁了,不可再用。
这几年,德丰帝命人重新修建了皇陵,但相较于原先的规格,已经是简之又简。
他已然看开,人死灯灭,便是陵墓修得再豪华,死了便是死了,与其把银子浪费在这上面,不如多给百姓谋取一些福祉。
众人谨遵德丰帝遗旨,身后事一切从简。
先帝下葬之后,便是新帝的登基大典。
金銮殿上,朱漆蟠龙柱巍然矗立,九阶丹陛铺陈猩红毡毯,两侧文武百官按品肃立,禁军甲胄森然,仪仗如林。
殿外九声净鞭炸响,太子萧晏辞身着十二章衮冕,玄衣纁裳,玉带垂绶,踏着《承天命》雅乐缓步而入。
冗长的仪式结束,群臣再次叩拜,至此,太子登基为帝,年号永熙。
(正文结束了,接下来还有几章番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