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灰熊只是轻笑一声,既没有阻拦,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似乎对这种场面见怪不怪,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沐洋学着沈默之前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攀爬石壁。她的动作虽然不够熟练,但胜在谨慎。每前进一步,都要确保落脚点的稳固。
突然,一个人影从上方探出头来,逆光的位置让人看不清面容。
“啊!”沐洋被吓了一跳,右脚一滑,差点从石壁上摔下来。她慌忙抓住凸出的石块,心跳加速。
“是我。”沈默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无奈,“你这样贸然上来太危险了。”
“你这个死人头,吓死我了!”沐洋气呼呼地说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看到沈默手中鼓鼓囊囊的水袋,沐洋眼前一亮:“真的有水?太好了!我们都快渴死了。”
“嗯。”沈默简短地应了一声,随即将装满水的皮袋往下抛,“接着。”
沐洋迫不及待地拧开水袋,大口痛饮起来。清凉甘甜的水让她忍不住发出满足的叹息。
这水的味道和普通的地下水完全不同,有一种特殊的清甜。
沈默继续往下扔水袋,确保每个队员都能解渴。
然后他转身回到蓄水池边,那个怪异的生物依然在那里,似乎对他产生了一些好奇。
他从背包里掏出最后一块干肉,犹豫了一下,还是扔了过去。
“这是最后的了,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你的造化。”
那生物似乎听懂了沈默的话,用修长的爪子灵巧地接住干肉。
它没有立即吃掉,而是小心翼翼地藏在一旁的石缝中。
随后,它突然转身,在墙上快速划动。
沈默瞪大了眼睛,那些看似杂乱的划痕,竟然渐渐组成了一串数字。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数字和之前在通讯器里听到的完全一致。
“这怎么可能?”沈默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反复确认着那串数字,生怕自己看错了。
一个非人类生物,居然能够书写数字?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难道这个生物和玉城遗迹的消失有关?还是说,它知道些什么秘密?
“难道…你是人类?”沈默试探着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那生物却只是不停地蹦跳,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它的动作看似毫无规律,但又给人一种在传达某种信息的感觉。
沈默无奈地摇摇头,这些动作根本看不出任何规律。也许是他想得太多了,这个生物可能只是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而已。
环顾四周,他开始思考这处蓄水池的来历。
玉城人的智慧令人叹服,他们利用水的渗透原理,在古城地下建造了这样一个取水系统。
那么当年的玉城人居住地,必定就在附近。
沈默的目光在四周的墙壁上扫视,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石壁上的雕刻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看出一些图案的轮廓,有些像是人物,有些则是一些神秘的符号。
这时,那个怪异生物又开始在墙上划拉,似乎想要传达什么重要信息。
它的动作变得急促,爪子在石壁上留下一道道痕迹。
沈默凑近观察,却发现新的划痕完全看不出规律。那些线条杂乱无章,就像一个孩子随意的涂鸦。
“算了。”他轻叹一声,准备返回队伍。
这个神秘的地下蓄水池,恐怕还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现在最重要的是确保队伍的安全,其他的事情可以慢慢调查。
就在沈默转身的瞬间,那个生物突然发出一声低沉的呜咽,声音中似乎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悲伤,它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沈默,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沈默停下脚步,回头最后看了一眼那个怪异生物。
它依然保持着那个姿势,就像一尊雕像般一动不动。只有那双眼睛,依然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沈默转身向来时的方向走去,那串神秘的数字依然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个发现,或许会成为解开玉城遗迹之谜的关键。
但眼下,他们的处境依然危险。这片地下世界充满了未知的威胁,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沈默知道,在这里,每一步都要格外谨慎。
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也许是新的发现,也许是致命的危险。在这个充满谜团的地下世界,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水滴的声音依然在回响,那个怪异生物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中。沈默加快脚步,朝着队伍的方向走去。他知道,这只是探索玉城遗迹的开始,更多的谜题还在等着他们去解开。
沈默将三个水袋塞进旅行包,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里踏实了几分。干渴的喉咙得到滋润,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松弛下来。
“总算有水了。”方教官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
灰熊默不作声地抽出匕首,在岩壁上刻下记号。锋利的刀尖划过石壁,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他的动作很慢,很认真,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以后的人要是进来,顺着这些标记就能找到水源。”灰熊收起匕首,语气平淡地解释道。
沈默注视着那道新鲜的刻痕,心中泛起一丝异样。
在这片未知的地下空间,灰熊还在为可能到来的后人考虑,这份心意让人动容。
补充了水分,体力逐渐恢复。四人继续向前摸索,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划出两道明亮的轨迹。
“等等。”沈默突然停下脚步,手电光束在一处石壁上来回扫动。
那是一面布满划痕的墙壁,痕迹杂乱无章,却明显是人为留下的。
有些划痕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辨认出某种规律性。
“这些痕迹…”方教官凑近观察,“像是在记录什么。”
灰熊的手电光束移向地面,照出几件残破的陶器和锈迹斑斑的金属器皿。
“不只是痕迹,”他弯腰捡起一块陶片,“这里明显有人居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