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赵俣:我不想当第二个朱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难以持久。真正的智者不在于拥有多少利器,而在于如何智慧地使用它们,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再加上,技术优势容易被对手的机动性丶抄作业所抵消,自然是越晚暴露自已的底牌,自己越不会被敌人所忌惮,也越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越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关键,之前赵为了解决赵宋王朝内部贫富严重不均衡的予盾,不惜引爆了民怨,才推行了《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老实说,这也给赵宋王朝造成了不小的损伤,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慢慢恢复国力。
    而最关键的是,什麽是政治?
    说穿了,政治就是人心。
    在政治上,要想打败自己的敌人,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的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朋友搞的少少的,再一举将敌人消灭掉。
    切记,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蛇不死七分罪。
    所以,辽金这场战争,赵候会让他们双方先打,等到什麽时候,辽国真的挺不住了,辽人和金人之间的仇恨已经发展到了某些辽人跟金人不死不休的地步,
    赵再站出来收取胜利的果实,也为时不晚。
    因此,在辽金进行战争之际,赵将之前制定好的改革全面落实,尤其是在土绅地主没有遭到重创的荆湖地区丶蜀地。还有,对之前遭到宋江义军和方腊义军重创的地区进行免税,让其好好休养生息。
    除此之外,赵侯大搞基础建设,比如他让人将京杭大运河进行了改造。
    此前的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路线迁回,从南方到燕地需绕行洛阳,运输距离长丶成本高,无法满足前线对物资运输的迫切需求。
    一旦对辽国或者金国开战,需要大量物资维持统治丶供养军队。通过改造大运河,可实现南方物资直抵燕地,减少运输时间和损耗。
    隋唐大运河部分河道因战乱丶泥沙淤积等原因逐渐废弃,且路线曲折(如从杭州到洛阳再到燕京),一旦赵宋王朝对北方动手,赵宋王朝需要更直接的南北通道。
    具体就是,赵侯让人连接汶水和泗水,打通了从淮河到山东的水路,使南方物资可经淮河进入山东。又让人连接济州河与御河,将运河路线从迁回的洛阳方向改为直线,直接连接山东与河北,缩短了南北距离。同时,让人连接州与通州,最终与白河衔接,使运河直达涿州甚至直达燕京城内的积水潭,解决了物资从通州到涿州(甚至是到燕京)的最后一段运输难题。
    赵侯对大运河的改造,并非完全「挖开」全新的运河,而是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上进行裁弯取直丶疏通和新建,通过这些工程,形成了从杭州直达宋辽边疆(甚至是直达燕京)的南北大运河,路线比隋唐大运河缩短了近一千公里,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南方的粮食等战略物资可通过运河高效运往北方,确保战时赵宋王朝的后勤补给线,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除了修建疏通内河,赵侯还下令多造海船丶修建海港,增加海运的能力。
    为此,麻晓娇甚至帮赵侯「发明」了货柜,以及与之配套的简易起重机,
    并为将来的卡车发明和火车发明留好了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琼州港和广州港,已经有专门拉动空货柜的象车,以及用于搬运货物的大象了。
    另外,赵侯下令修路。
    这既是为将来进行陆路运输物资进行未雨绸缪,也是在为将来修建铁路预设路基。
    实际上,这些基础建设,赵宋王朝早就在建了。
    也是靠着大搞基础建设,赵侯给赵宋王朝的百姓提供了无数工作岗位,让他们有了赖以谋生的手段,缓解了因《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改革初期所带来的经济冲击,使社会逐渐趋于稳定,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悄然提升。百姓们在劳作中看到了希望,国家的基石也因此而愈发稳固。
    赵侯深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在于武力的强盛,更在于民心的凝聚与经济的繁荣。他推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促进了南北货物的流通,更在无形中增加了百姓的收入和民族的凝聚力,让百姓在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同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认同感。
    总之,趁看辽金打得不可开交之际,赵侯不仅大搞基础建设,还大力发展赵宋王朝的军事丶农业丶经济丶科技丶商业丶民生丶教育丶医疗等等,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足了准备,更为赵宋王朝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洪武十二年,先是完颜斜也率兵攻取了泰州。年底,完颜翰鲁古领兵大败辽军于藜山,乘胜攻占了显州。随后,附近七个州也相继向金国投降。金国已经基本控制了东北全境。
    这地盘大了,金国所面临的问题也就多了。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连年战争,东北的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经济凋撇,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加之冬季严寒漫长,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