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惨状,只要他方腊不被朝廷剿灭,登高一呼,十万八万义军,他随随便便就招募来了。
如果给方腊足够的时间,他就是在江南再招募一两百万义军,都没问题,
经过方腊的安慰,方七佛又恢复了斗志,带人加固杭州城的防御工事去了,同时全面负责部署杭州城防务。
方七佛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将外城城墙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防区,每一防区派出一万两千馀人作为正面作战部队,另外对这四个防区,各安排一名方式成员与一名善战的义军头领共同担任防区提举官,又重点在各个城门做了布防,总之就是分地而守,各负责一块。
与此同时,方腊向各支方腊义军各派出一名身边亲信,让他们代表朝廷,督促诸路师臣,赶紧率勤王之兵来杭州增援。
三天后,也就是洪武九年二月初十七。
陆续有宋军到达杭州城外。
两天后,宋江也率领宋军的大部队到达杭州城外。
宋江并没立刻展开攻城,而是采纳了张所等参谋官的意见,指挥宋军将士和雇佣来的民夫在杭州城下像鱼鳞般创置了联珠寨,以严备御,并把全杭州城的四郊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区,每区各选用谋略勇敢之士充提领,在四郊形胜之地,创立坚固营垒二十四所,各设统领守御将官,摆明了是准备跟方腊义军打持久战。
宋江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杭州城太坚固了,方腊义军人数又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攻下来的,二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杭州城中粮食很少,只要稳扎稳打,给足了方腊义军压力,方腊义军肯定守不住杭州城。
谁都没想到,宋江和方腊的第一战,竟然是单挑,
倒不是宋江和方腊单挑,而是他们双方各派了一员悍将在杭州城下单挑。
单挑,或者也可以说单骑决斗,在这时的战场上并不多见。
但是,方腊义军不是刚输了一阵嘛,他们中的不少桀骜之辈很不服气。
于是,方腊便派出他的骁将郑魔王,握策马,跑到宋军阵前大骂宋江,要宋江出阵与他单独决斗,挑起了这场单骑决斗的好戏。
郑魔王是摩尼教核心信徒,因作战时「披发裸身,面画鬼神」,以宗教仪式激发土气,被称为「魔王」。
郑魔王是少有的,起义以后,响应方腊的号召,率众来听方腊命令行事的方腊义军头领。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魔王成为方腊义军的先锋将领,曾率部突袭睦州,以迅猛攻势破城,展现出强悍的战场冲击力。
如今,方腊义军呈现颓势,郑魔王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宋江见郑魔王确实人高马大,看起来骁勇,不敢大意,命魔下两将齐出,双取郑魔王。
不想,郑魔王身手不凡,几个回合便将两员宋将挑落马前。
郑魔王更加猖狂,大叫:「如此猪狗也敢来献丑?!」
郑魔王又大骂宋江背信弃义,要宋江出阵。
宋江沉默不语。
这时,童贯派来增援宋江的泾原军中有一个叫「吴」的小军官请求出阵决斗。
如今的吴,可不是历史上的长期镇守四川,扼守和尚原丶饶凤关丶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身当其冲,无蜀久矣」,与其弟吴先后镇守川蜀数十年,史家赞其「绥辑人民,辅宁国家,可谓悉心以勤其事者」,在军功上稳能排进南宋前三的吴大帅。
此时的吴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在军中没有什麽名气的小军官,不入流的那种。
鉴于此,宋江很为难,劝吴道:「两将都敌他不过,你若再输,我大宋军威何在?」
吴说:「借相公宝马一用,末将必斩敌将以还。」
宋江问其中的原因,吴回答:「敌将确实骁勇,但我看他跨下之马在来回转身时不慎灵活,此乃他致命弱点也。」
宋江认为吴说得很有道理,便把自己的宝马借给了吴,让吴出阵。
吴策马出阵,郑魔王立即跃马应战。
吴却不与郑魔王交手,打马而走。
郑魔王随后猛追。
当两马并身驱驰之际,吴猛然一勒马头,转身扑向郑魔王。
郑魔王的坐骑尽管十分雄健,但骤前急回时收步迟缓,不尽如人意。当吴突然扑来时,它收不住步,一下子反窜到前面去了。
吴抓住这一刹那的机会,一枪将郑魔王挑下了马。
宋军立即欢呼雷动,方腊义军则偃旗息鼓。
吴靠着此战,一战成名。
后来,赵候也是以此为藉口,把吴调到了自己身边担任亲卫,亲自培养,后来又将他调到神机军中。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当晚,宋军就用「洞子」作掩护运动到城下,搭起云梯蜂拥爬城。
「洞子」又称「洞屋」,它用木头做成拱顶的支架,上蒙牛皮,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