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6章锦绣前程,宋江送礼
虽然宋江威逼利诱全都用上了,甚至打了感情牌和大义牌,可还是有不少人担心他们所杀的官吏士绅地主在朝中的亲朋好友丶门生故吏会找他们报仇,更担心去跟那些因被摩尼教催眠而不畏生死的方腊义军将士拼命,因此对接受朝廷招安心生畏惧,进而选择离开宋江义军,或是隐姓埋名,或是落草为寇,亦或是去投了方腊。
对于这些选择离开的人,宋江一概没有挽留,而是很大方地给他们分了一些金银绢帛,就放他们自由离去了。
等想离开的人,全都离开了,宋江让吴用统计一下剩下愿意接受招安的人。
结果,宋江义军还有十七万之多。
也就是说,走的只有两万多。
这麽一看,还是愿意就此洗白,再拼一份功名利禄的人占大多数。
有这样的结果也很正常。
在这个封建时代,作为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想要跨越阶层丶改变命运,几乎唯有拼命厮杀这一条险途可走。
正如楚汉相争时,籍籍无名的弘农杨氏先祖杨喜,在垓下之战的混乱中,冒死抢到了项羽户体的一条大腿,正是凭藉这看似残酷的「战功」,弘农杨氏一族获得刘邦封侯赏赐,得以身贵族行列。
在此后长达数百年的岁月里,弘农杨氏凭藉其先祖积累的政治资本与家族底蕴,不断开枝散叶丶苦心经营。历经两汉丶魏普南北朝至隋唐,近八百年间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世家大族之一。
据史料记载,弘农杨氏共走出过十馀位皇后,从东汉时期汉安帝刘祜的阎皇后,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的武元皇后杨艳丶武悼皇后杨芷,再到北魏时期多位杨氏皇后,她们或贤良淑德辅助帝王,或在宫廷权谋中搅动风云,凭藉家族势力与个人才智,在后宫乃至朝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不仅如此,弘农杨氏在朝堂上的重臣更是层出不穷,从西汉丞相杨,到东汉太尉杨震以「天知丶地知丶你知丶我知」的清廉名震天下,再到隋朝皇族杨坚丶杨广一脉,皆出自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一族原本只是籍籍无名的底层泥腿子,但通过其家族之人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将当初以命相搏换来的机会,逐渐转化为绵延数百年的家族辉煌。
这是底层之人翻身改变命运最好的榜样。
对于宋江义军里这些选择接受招安的人来说,他们何尝不想效仿杨喜,用当下的拼命厮杀,为自己和后代搏一个光耀门丶改变命运的契机?即便前方是征讨方腊的九死一生,也远比一辈子困在草莽之中,永无出头之日要强上千百倍。
再者,落草为寇终究是担惊受怕的黑户,一辈子被官府通丶被世人唾弃;投靠方腊,同样前途未下,且不说方腊能否成事,即便成功,论功行赏时也难有他们这些半路投奔者的出头之日。
但接受朝廷招安就不同了,只要他们能在征讨方腊时立下战功,就能摆脱草寇的身份,成为堂堂正正的官军,如果立功,还能封妻荫子。
这看似危险的道路,实则是他们为数不多丶能够逆天改命的珍贵机会,因此大多数人才会毅然选择留下,渴望用手中的刀枪,在这乱世中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统一了思想之后,宋江和吴用将宇文虚中请到宋江的行军大帐中。
宋江对宇文虚中说:「贤弟,我这里已准备妥当,招安之人何时到来?」
宇文虚中笑着说:「侯舍人已到秀州,随时都可来我军中宣读圣旨。」
一听赵侯派来招安的人是他们的老熟人侯蒙,宋江和吴用的心顿时就放下了不少。
说老实话,不仅下面的人怕朝中大臣的报复,宋江和吴用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担心?毕竟,他们真是杀了太多太多太多的官吏士绅地主,得罪了太多太多太多的权贵。
说真的,要不是这背后是赵指使他们干的,而赵又是一个真正能够完全掌控赵宋王朝的皇帝,宋江和吴用敢不敢接受朝廷招安,还真不好说。
如今,宋江和吴用已经完全按照赵侯的指示,把他们该乾的丶他们能干的全都干了,
宋江觉得,他们也得问一问赵侯给他们什麽回报了,看看他们付出了这麽多,到底值不值?
于是,宋江旁敲侧击道:「想我等兄弟蒙陛下慧眼识珠选中干这大事,已是恩宠至极,按说不该再有非分之想,奈何此番征讨方腊,恐有大半兄弟埋骨江南。」
目光扫过宇文虚中,宋江似不经意地文道:「昔日高祖封功臣,皆裂土封侯,太宗平乱后,亦许功臣荫及三代。不知陛下——可有恩赏章程?」
吴用适时帮腔道:「哥哥所言极是,今虽尚未征讨方腊,可我等亦已转战三年,不知陛下此番对我等有何安排?」
害怕宇文虚中多想,宋江又赶紧把话给拉回来:「我与学究自不必说,待剿灭方腊,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