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大奚帝国,一个建立了西辽,而耶律淳和耶律敖卢斡却是一事无成。』
赵俣看着萧干和耶律大石说:「既然大辽愿战,朕便再给大辽个机会。」
听赵俣这麽说,一众辽人纷纷向赵俣谢恩。
就在这时,平州的宋江忽然传来报告说,完颜阿骨打差遣使副乌歇和高庆裔来访问。
赵俣估计,完颜阿骨打也该派使臣来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麽态度了。
赵俣任命赵良嗣和马扩担任馆伴负责接待,将乌歇和高庆裔接到燕京来。
乌歇是个女真人,高大魁梧,浓眉大眼,性格豪爽,他一见到赵俣,就下意识地弯腰憨笑。
不过,赵俣不会因此就小看乌歇,觉得他只是个粗莽无谋之辈。相反,赵俣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能被完颜阿骨打委以使臣重任,乌歇定有其过人之处。
高庆裔是渤海人,他对大宋文化很熟悉,头脑也很精明,与赵良嗣算是老相识,前年春天,赵良嗣与完颜阿骨打在辽国上京谈判时,他在身边担任翻译。
赵俣知道,这个高庆裔是一个很难缠的角色,历史上,他充当完颜宗翰的幕僚,没少给完颜宗翰出谋划策。
乌歇和高庆裔来到燕京后,将完颜阿骨打的信交给赵俣,他在信中说:
「大金皇帝致书大宋皇帝:
契丹无道,其政则赋役繁重,民不聊生;其军则军纪荡然,边戍废弛。我大金起于白山黑水,本为契丹之属部,然契丹待我,如奴如仆,索贡无度,欺辱屡加。
我忍无可忍,举义兵以伐之,非为私怨,实乃替天行道,解万民倒悬。
今我大金,连克契丹地,辽祚已如风中残烛,不日便会教我大金剪灭。
至此最后时刻,却闻大宋助契丹换主,又欲助契丹收复失地。
此大缪也。
契丹之亡,乃天命所归,非人力可挽。大宋若执意助契丹,恐将引火烧身,陷自身于不义之境。愿大宋皇帝明察秋毫,审时度势,与我大金共分契丹地,共享太平,岂不美哉?
谨此致意,盼覆。
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顿首
赵俣看过完颜阿骨打的亲笔信,看向乌歇和高庆裔,淡淡地问:「完颜阿骨打是何意,威胁朕?」
乌歇忙说:「我大金皇帝陛下绝无此意,只是不想陛下一错再错。」
乌歇此言一出,蔡卞顿时就厉声说道:「村夫!尔敢辱我家皇帝陛下!」
霎那间,满朝文武皆面露愠色,目光如炬般射向乌歇,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听见众人急促的呼吸声。
高庆裔见状,连忙行礼,恭敬而又不失沉稳地说道:「乌歇孛堇性情直爽,言语或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海涵。我大金皇帝之意,实乃出于对大宋关切。今契丹气数已尽,大宋若强行介入,不仅徒劳无功,还会消耗自身国力,于大宋无益。而与我大金携手,共分契丹地,既能避免无谓损耗,又能为大宋带来利益,这无疑是一明智之举。」
赵俣说:「昔汉唐盛时,皆以和辑四夷为务。辽金唇齿,若相攻伐,必两败俱伤,且非独两邦之患,亦中原之虞也。愿辽金息干戈,存旧好,共保生民,勿使丘墟。我大宋愿居中调停,不知你大金意下如何?」
见赵俣要拉偏架,乌歇忙劝:「陛下此言差矣。辽金之间,非唇齿相依,实乃仇雠难解。契丹暴虐,视我女真如草芥,欺压日久,此恨不共戴天。我大金起兵,实乃为自保,为族人求一线生机。今契丹气数已尽,正是天意使然,若大宋强加干预,岂非逆天而行?」
赵俣不悦:「大宋与大辽早有盟约,两国已息兵多年,生民安堵,此盟之利,金亦尝沾其泽。今大金若执意灭大辽,恐边徼无宁,烽烟再起,非独辽之祸,大金亦未必无弊。朕闻困兽犹斗,大辽虽衰,尚有甲兵二十万,若拼死相搏,大金亦难免折损。
若大金愿退一步,将中京以南还给大辽,我三国并立,互市通好,共享太平,岂不美哉?
若大金必欲相攻大辽,我大宋必不会袖手旁观,坐视大辽覆灭,惟恐兵连祸结,终无宁日也。」
赵俣这话说得已经很清楚了,辽国他保了,金国若是愿意按照大宋所说的方式与辽国议和,三国相安无事,不然,大宋可就要出兵帮辽国打金国了。
乌歇和高庆裔听完,大惊失色!他们万万没想到,赵俣竟然如此袒护辽国,甚至不惜与他们金国一战。
乌歇和高庆裔想劝赵俣慎重,可赵俣却手一挥,说道:「你二人去跟你家皇帝说朕意已决。」
乌歇和高庆裔没办法,只能回去将赵俣的态度告诉完颜阿骨打。
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得知赵俣在金使面前如此维护辽国,甚至愿意出兵助辽国跟金国交战,那些原本只是迫于形势丶迫于压力才留在燕平地区当「汉人」的辽人,心里舒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