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各方势力强大丶贪污腐化丶财政赤字丶
流民之乱丶地方拥兵自重之类的糟心事。
这就好比一个人单身,穷是穷了点,每一点点进步,都是对于自己人生的优化,但如果是什麽上有老下有小丶还有房贷车贷丶婆媳翁婿关系紧张之类的全都凑到一块,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这麽来的。
从而在一个王朝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中兴之主的含金量,那就是在于他需要在背负了众多Debuff的情况下,把最终成绩从一个负数搞到正数的高分,虽然他有很多帮手,虽然他也的确掌握了部分帝王的名分与权威,但依然没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麽容易。
这麽一看,差一点就成了中兴之主的赵佶,是不是也没那麽差?
所以,知道赵佶还是有点东西的赵俣,这些年也让赵信干了不少事,比如当皇家的艺术总监,
帮赵俣修建延福宫,监管赵宋王朝的瓷器丶玻璃制品,成为大宗正寺卿管理宗室。
不得不说,这人啊,只要是用对了地方,还是能发光发热的。
在赵俣的合理安排下,赵信渐渐展现出了他在艺术与管理上的非凡才能。延福宫在他的精心督造下,虽然投入不大,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心独运,成为了京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甚至就连外国使节来访,也无不赞叹其宏伟壮丽。而赵宋王朝的瓷器与玻璃制品,在他的监管之下,工艺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不乏传世之宝,就连其中的制式商品,远销海外,都为赵宋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与财富。
而大宗正寺在赵估的管理下,并井有条,数量不少的宗室几乎没给赵俣带来任何麻烦。
这麽说吧,如果不去看历史上的赵信的所作所为,只看赵俣登基以后,赵估的表现,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王。
至于赵信年轻时逛青楼妓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被人忘记了。
赵候让人去宣赵信勤见。
不多时,赵估身着华服,步履稳健地步入大殿,他的面容中带着几分沉稳与内敛,昔日的放荡不羁似乎已被岁月磨砺得无影无踪。他恭敬地向赵俣行礼,声音清澈而有力:「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赵误说。
等赵估起身后,赵俣问他:「端王来朕这里所为何事?」
「按《宗室新训》,臣已将宗室新的爵位统计完成了,现特请陛下批示。」赵估说。
其实,虽然赵候在皇子丶宗室的管理之法上做了巨大的改革,但对宗室的爵位影响并不大,至少是对已经获得了爵位的宗室影响不大。
但这并不是说,对宗室就没有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秘不是死了嘛,他的儿子之前因为还没有成年,并没有获得爵位。
如今,按照新的宗室管理规定,也就是《宗室新训》,得有一个赵必的儿子,递降袭爵。
赵信推荐的赵秘的嫡长子赵有奕,袭赵秘的爵位。
因为赵秘原来是王爵,赵有奕袭爵之后,就变成了嗣王。
赵秘留下的另外两个儿子赵有恪和赵有常就没有爵位了,得进入太学或者武学学习和考试,才能获得爵位。
以赵秘的情况为例,赵信重新制定了宗室爵位,来请赵定夺。
赵俣一边翻看赵估呈现的奏章,一边问:「宗室对新政有何反应?」
赵信如实答道:「褒贬不一。」
赵俣随口问道:「如何褒贬不一?」
赵估答:「已然获得爵位的宗室定然支持新政,未获得爵位的宗室未免觉得不公,年长的宗室保守一些,年轻的宗室盼望为国效力——」
其实不用问,赵候也知道,在这次改革中获利的宗室和渴望自由的宗室肯定愿意接受新政,反之,本来可以轻松获得爵位却因这次改革而要自已打拼或者就不可能获得爵位的宗室肯定讨厌新政。
反对的宗室,多是那些没有爵位的宗室,他们人微言轻,根本就改变不了这个既定事实。
再说,赵候的改革可是还给了宗室自由,对于宗室中的人才来说,根本不屑于那些徒有其名的爵位和虚职,而是会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抱负。
总之,在赵佶看来,宗室中,还是支持的人多,声音更大,如此,那一点点反对的声音,根本没用,也不用去听。
听赵估汇报完,赵误点了点头。
想了想,赵误说:「朕从玻璃制造办中拿出三成乾股,你给那些无爵位的宗室分一分,以免他等真生活无依靠,教天下人笑朕刻薄。」
赵估大赞:「陛下仁慈!」
赵俣难得说句实话:「朕此举旨在不给朝廷带来隐患,宗室失爵而不得不自力更生之人确有些无辜,心中难免生出怨,若不加安抚,恐日后生出事端,不利于朝纲稳定。玻璃制造办利润丰厚,可教他等短时间内丰衣足食。然玻璃制造不会教朝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