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御驾亲耕,祈求上苍赐福,以安民心,同时昭告天下,朝廷正在积极应对天灾,定能保民于水火之中。
除了这件事以外,还有辽国后知后觉,才知道金人从海上遣使来赵宋王朝请求册封,而匆忙派遣使臣来到涿州,请求出使赵宋王朝,希望赵宋王朝不要与金国接触,最好能将金使捉了送给辽国,辽国会对此感激不尽。
此事似乎变成了二选一的棘手事。
不少宰执在请求赵侯拿个大主意,他们也好有应对金使和辽使的方向。
宰执大臣奏完事,便离开了。
吕颐浩又上前奏禀他已经将金使安置在了城外的同文馆,并请求回登州等到吕颐浩也奏完事,天色已经大黑了。
这时,赵候准备起身回去休息。
赵估急忙上前奏禀:「愿请间。」意思是希望向皇上单独进言。
赵侯这才想起来,自己叫赵信过来,想跟他聊聊。
不想,让蔡京等人一耽误,自已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
这赵侯才又坐了回去,主动问赵信:「你可是不愿意放弃状元之位?」
赵信答:「臣不敢。」
见赵佶口中虽然答不敢,然而,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与不甘。月光透过窗榻,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复杂而微妙的表情。他微微低下头,双手紧握,似乎在竭力克制内心的波澜。
赵候见状,心中不禁暗自叹息,『赵信因自幼养尊处优,缺乏历练,对于权力的渴望与对失败的恐惧交织在一起,使得他时而显得优柔寡断,时而又偏执激进。唉,还是他在历史上的问题,好大喜功,又志大才疏。」
赵候让梁师成取来赵信和莫涛的朱卷,交给赵估,问道:「你与莫策论熟优?」
赵佶一听,就尴尬不已!
虽然赵估从小就想完成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都没能实现的夙愿,也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实际上,他对燕云十六州根本就不了解,对辽国和金国也都不了解。
这不只是赵估这一世才有的问题。
历史上,赵信也因此犯下过大错。
当时,宋金达成议和的协议。
按理来说,北宋王朝应该拿出国书与金国签署盟约。
可赵信君臣却怕灭不了辽国,再落下话柄,而耍了个心眼,没有拿国书,而是让赵估给完颜阿骨打写一封亲笔信。
赵信因对燕云十六州的地理范围缺乏清晰认知,在给完颜阿骨打的御笔书信中,仅模糊提出索要「燕地并管州县」。
而实际上的燕云十六州,应该是燕京并管州县丶辽西京(云地)并管州县以及平滦营三州,还有包括居庸关丶古北口丶松亭关丶榆关等关卡,涵盖华北北部重要战略屏障。
这样,「燕云十六州」才能将胡人挡在长城以外,不用再担心胡人把中原当成其家的后花园,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但赵估的表述仅聚焦「燕地」,未明确提及其它区域,让金朝得以借文字歧义缩小割让范围,
金朝利用北宋王朝方面表述的模糊性,在谈判中不断压缩归还土地的范围,仅同意归还燕京及周边六州,且附加高额赎金(即代税钱)。
北宋王朝为尽快收回「燕云十六州」,被迫接受苛刻条件。
结果,赵宋王朝不仅未能完整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暴露了自身军事与外交的软弱,导致金人南下,发生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赵佶只有艺术家的浪漫,对敌人根本不求甚解,只凭喜好治国,因而难免会有短视与轻率。
这就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最终将北宋王朝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赵信对于燕云十六州的地理范围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更勿论其战略意义之重。在他的御笔书信中,那模糊的「燕地并管州县」六个字,不仅是对国家领土主权的轻慢,更是对子孙后代命运的草率。
当然,赵估只是不太了解辽金这两个敌人,并不是说他缺乏分辨能力,尤其是在文章等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方面。
所以,赵估自然知道,单论这篇策论,莫胜过他一筹。
赵信以为赵误在跟他「要人情」,他立即拜道:「谢陛下维护。」
不想,赵候却摇摇头:「此事确与你有关,不然,莫也不可能先得探花,再得榜眼。」
见赵候承认了他的猜测,甚至是承认了世人「徇私舞弊」的指责,赵信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麽为好。
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甚至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他之所以愿意放弃王爵,跑去参加科举,就是因为,他自信绝对能夺取状元之位,让他彻底摆脱宗室的束缚,为他自己正名。
他甚至都想过,在他夺取了状元之位后,世人的评价是,当初如果由他来继承皇位,赵宋王朝肯定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