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喜得贵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泽看着系统弹出来的结算报告。
    【在诚意伯刘世延等一众因罪失爵的勋贵‘慷慨解囊’下,凑足了武监的经费。】
    【皇帝正式颁旨,在国子监侧建造武监。】
    【在你的推动下,武监的设立标准更高,...
    发布会后的第七天,小赵收到了一封来自剑桥大学的邮件。发件人是著名的汉学家约翰?艾尔伍德教授,他曾参与过多个国际历史研究项目,并与“手提式大明朝廷”团队有过多次学术交流。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请求会面”。
    小赵没有犹豫,立刻回复了同意,并约定在三天后于上海图书馆见面。
    会议当天,天空阴沉,空气中弥漫着初春特有的湿冷。小赵提前半小时到达,在古籍阅览室旁的一间独立会议室中等待。十分钟后,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穿深色风衣、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进来。
    “小赵先生。”艾尔伍德伸出手,语气诚恳,“感谢您愿意见我。”
    “您太客气了,教授。”小赵微笑回应,“能和您面对面交流,是我的荣幸。”
    两人落座,侍应生端来两杯热茶后离开。艾尔伍德缓缓开口:“我这次来,不是为了学术上的讨论,而是关于‘海上丝路2.0’中新增的那个模块??‘伪造档案’。”
    小赵神色一凝,点了点头。
    “你们在这个模块里公开了一份由某国情报机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伪造的明代外交文书。”艾尔伍德继续道,“这份文件表面上是明朝与波斯萨法维王朝之间的一份通商协议,实则是冷战时期为削弱中东地区亲苏势力而人为制造的历史假象。”
    “我们已经确认了它的来源,并且有完整的伪造流程记录。”小赵答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它放进‘伪造档案’中。”
    艾尔伍德沉默片刻,然后低声说道:“这份文件的确是我年轻时参与策划的项目之一。”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我当时是英国情报局的一个初级研究员,负责协助翻译与文献伪造工作。”他叹了口气,“那时的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维护自由世界的文化安全。但现在回头看,我们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操控历史。”
    小赵望着这位曾经的“历史操纵者”,心中五味杂陈。
    “您今天来,是想让我们删除这段内容吗?”他问。
    “不。”艾尔伍德摇头,“我想让你们知道更多。那份文件背后,还有一段从未被公开的真相。”
    他从皮包中取出一个牛皮纸袋,缓缓推到桌面上。
    “这里面是一份原始伪造计划的手稿复印件,上面有当时项目负责人亲自签署的指令。它原本藏在我导师的私人档案中,直到去年我才找到它。”
    小赵接过纸袋,手指微微颤抖。
    “这可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艾尔伍德说,“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将它作为新模块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审视。”
    小赵沉思良久,最终点头:“我们会谨慎处理这份资料。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以顾问身份加入我们的‘伪造档案’专项研究组。”
    艾尔伍德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我很乐意。”
    这场会面之后,“伪造档案”模块迅速升级,新增了一个“解密档案”子栏目。用户不仅可以看到伪造文件的比对分析,还能阅读第一手的幕后资料,甚至聆听当年参与者的真实录音访谈。
    这一更新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各国媒体纷纷报道,称“手提式大明朝廷”正在成为“数字史学的伦理实验室”。一些保守派学者批评这种做法是在“自我拆台”,但更多的公众则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历史真实性的最大尊重。
    与此同时,匿名视频事件的调查也取得了进展。
    小王带领的技术团队追踪到了视频的IP地址源头,发现它最初是从一台位于瑞士的匿名服务器发出的,随后经过多重跳转,最终通过一个设在日本东京的公共Wi-Fi网络上传。尽管无法直接锁定发送者身份,但他们成功提取了一段隐藏在视频元数据中的加密信息。
    这段信息被交给密码专家破解后,显示了一串看似无序的字母与数字组合。然而,当小周尝试将其输入平台的“争议之声”数据库进行匹配时,意外发现这些字符恰好对应了七个未被标记的“可疑史料”条目。
    “这意味着什么?”小王皱眉。
    “有人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小周缓缓说道,“这些条目……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他们立即将这七项资料列入优先审查名单,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评审小组。三周后,审查结果震惊所有人:其中三项资料曾被多国政府列为“关键性历史证据”,用于支持各自的领土主张与文化正统性论述。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三项资料的时间跨度长达百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