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滔天功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立宽通过翻译明白了野利平的意思。
    “之前龇牙咧嘴的,我还以为他是个硬汉。”赵立宽没有理会,就让他跪在那,走到坡前与张浦对视。
    张浦隐晦点头,赵立宽顿时明白,心头一阵狂喜,压抑着嘴角。
    ...
    黄沙渐歇,春风拂过陇西原野,吹散了最后一丝硝烟的气息。狄道城外的麦田已翻出新绿,农人扶犁而耕,牛铃轻响,仿佛三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西征只是一场遥远的梦。然而在村口老槐树下,几个孩童围坐一圈,正听一位白发老者讲述“赤旗军夜袭玉门关”的往事。他语调平缓,眼神却如刀锋般锐利,仿佛仍能看见风雪中四万铁骑踏破敌营的壮烈。
    赵立宽放下茶碗,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一道裂痕,像极了当年战马上断裂的戟杆。孩子们叽叽喳喳追问:“后来呢?可汗死了之后,突厥人真的再也不敢来了吗?”
    “不是不敢来。”他缓缓道,“是明白了??中原不缺英雄,也不怕战争,但更愿以和平换百姓安宁。”
    话音未落,远处蹄声骤起。一骑快马飞驰而来,尘土飞扬,马上骑士身披黑袍,胸前绣着一只展翅鹰徽??那是“安国义勇”监察司的标志。少年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密函:“总制使大人,西域急报!”
    众人屏息。赵立宽接过信函,拆开细读,眉头渐渐锁紧。良久,他将信纸递与身旁随行文吏孙明远(孙硕之侄),沉声道:“回纥残部联合吐谷浑叛酋,在碎叶河畔集结五万骑兵,打着‘为可汗复仇’的旗号,已攻陷轮台戍堡,屠尽守军三百余人,并焚毁互市商栈十余处。”
    孩童们吓得噤声,有个小女孩怯生生拉住赵立宽衣角:“赵爷爷……又要打仗了吗?”
    他低头看她,伸手轻抚其发,温言道:“别怕。真正的恶狼,从来不会光明正大叫嚣。这次来的,恐怕不只是回纥人。”
    孙明远皱眉:“叔父临终前曾说,草原诸部虽悍勇,然彼此猜忌,难成合力。如今竟能在短短数月间聚兵五万,背后必有高人策划。莫非……是魏王府旧人卷土重来?”
    赵立宽冷笑一声:“魏王早已死于狱中,但他留下的毒根,却像荒漠里的荆棘,割不断,烧不尽。我早料到他们会趁新政初行、民心未稳之时动手,只是没想到,竟选在春耕之际。”
    他站起身,望向东方。长安方向云影浮动,似有雷霆酝酿。
    当晚,赵立宽并未返回狄道驿站,而是命人支起军帐,就地召开紧急军议。随行将领陆续赶到:陈烈之子陈骁接掌先锋营,李参军病退后由其弟子周策代理谋略署,另有安国义勇七省分部统领派代表星夜赶来。
    地图铺展于案,烛光映照着西域千里山川。赵立宽执笔点画:“碎叶河一线距敦煌两千余里,若等朝廷调兵,至少需两个月。届时不仅边民遭殃,互市崩溃,更会动摇各国对我中原威信的信心。所以??这一仗,我们必须自己打。”
    “可您已卸甲归田三年!”一名年轻校尉忍不住开口,“如今您只是名义上的总制使,无权调动全国兵马!且陛下近来多疑,若擅自出兵,恐被指为拥兵自重……”
    赵立宽淡淡一笑:“我不需要朝廷的命令。只要百姓还愿意相信赤旗军,我们就仍有资格守护这片土地。”
    他转身取出一枚铜符,正是当年交给阿奴的那一式鹰扬军信物。“明日我将亲赴敦煌,召集旧部。凡曾举旗从我者,无论退役与否,皆可凭此符归队。粮草由沿途州县自愿供给,战后记账偿还;兵器铠甲,自有民间匠坊支援。”
    周策低声问:“若朝廷遣使制止呢?”
    “那就让他们来前线看看。”赵立宽目光如炬,“看看是谁在替他们守边疆,是谁在用血肉筑长城!”
    三日后,第一支响应队伍抵达敦煌。领头的是昔日赤旗军炊事营老兵张老六,如今已是凉州最大铁器铺的东家。他带来三百工匠,每人背一口铁锅、一把锤子、一捆火药引线。“将军,咱们不做饭了,改造霹雳炮!”他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两颗牙。
    紧接着,河西十三县乡绅联名送粮,共计粟米八千石、干肉五千斤;西域三十六商队暂停贸易,捐出骆驼三千峰、箭矢十万支;更有数百名曾在赤旗军服役的老兵徒步数百里归来,有的拄拐,有的独臂,却人人腰佩旧刀,胸戴鹰徽布章。
    赵立宽站在敦煌城楼上,望着校场中重新集结的队伍??他们不再是正规军编制,也没有统一制服,但他们的眼神一如当年那样炽热坚定。
    “你们本可安享太平。”他在誓师大会上说道,“可当敌人再次觊觎我们的家园时,你们选择了回来。这不是义务,而是信仰。所以我不能称你们为士兵,只能唤你们一声:兄弟。”
    全场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震天怒吼:“愿随将军,再战一回!”
    大军启程那日,阿奴也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