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小问题,先定型(补昨天的最后一章,今天晚上还有三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同志们你来我往,讨论得非常激烈,12发10中,加上用S-75不到1/3的重量实现了相同的射程和射高,这对现场的同志们来说都是一记强心针,我们手上总算是有了可靠的自产防空弹!
    而且还小巧玲珑!
    作为当前我们防空装备序列中射程最远、射高最高、威力最大的S-75,它在我们搞防空的同志心里,有特殊的地位,能把这个超了,那才是真的超了。
    而现在,就有这么一型导弹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不是想瞌睡来了枕头,此时不乐更待何时?
    高振东也跟着一起乐,这东西的确好,这没什么值得怀疑的,花旗佬相同水平的标准-1还在研制,而老毛子略逊一筹,大名鼎鼎的2K12,也就是在石油湾大发神威然后后来又被爆打一顿的萨姆-6,也还在研制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货居然是现在最为先进的中程防空导弹,当然,有点小毛病是真的。
    “这个雷达真不错,一体化程度高、性能强。”有的同志不止对导弹感兴趣,其实更感兴趣的是那套雷达。
    “对对对,这东西如果放到军舰上,再做大一点点,那可了不得。”海装局的同志也来了,看着这东西稀罕得紧。
    对于军舰来说,它能扛得动的尺寸和重量,都有比较大的裕度,能更进一步的提升雷达性能。
    同志们边走边讨论,坐了下来,现在是汇报的时候了。
    导研院的同志们很是自信,汇报非常详实,毕竟手里了有货,那是真的不慌。
    其他同志还时不时的问两句。
    “你们这个弹倒是做得挺好,可是准备用什么发射车?还是沿用现在旌旗-1的发射系统?”
    “没有没有,我们考虑是在越野卡车上安装双联装发射架,现在正在研制。”
    “双联装?这个弹这么小,为什么只能装双联?”有的同志很是不解,这个弹个头不大啊,还不到5米的弹,弹径也不到40公分,一台车就装两?
    “这个弹的结构比较特殊,没法做成折叠的,做成折叠的导轨可布置角度太小了,所以我们采用了特殊的导轨结构......”
    导研院的同志指了指幻灯片上的弹翼,这就是高振东哭笑不得的地方。
    也许是技术发展的趋同性,和后来做旌旗-61的同志如出一辙,这货的弹翼,是十-X型的......
    “你们搞这么复杂的一个翼型是做什么?”说实话,别说高振东了,其他同志都有点绷不住。
    但对于这件事情,导研院的同志倒也不是没有理由。
    “我们的考虑,是导弹可以在任何角度都能获得比较好的舵面控制响应,事实证明,这个的确起到了效果。”
    说起这件事,导研院的同志很是有些得意。
    高振东笑着举起了手:“这个东西啊,我建议你们改掉,当然,作为此次定型是没有问题的,先用起来吧,不过下一步做改型的时候改掉,我建议你们还是用长边条弹翼,尾部控制舵面的方式来做比较好。”
    “可是这样,机动性会不大够啊。”导研院的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最要尾翼足够大,机动性是足够的,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这个地方,就是我说你们想得太多的地方,在这个东西上面完全没有必要搞这个花活儿,同时这种混合翼型会带来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们的控制
    算法会很复杂,代价太大,得不偿失,而且这些机动性可以从其他地方补回来。”
    说到这里,高振东指了指外面发射场上的那些发射架:“这个发射导轨太浪费空间了,而且导弹就这么裸着日晒雨淋的,不好,我还是建议你们搞成发射筒。”
    “可是发射筒的话,这弹翼折叠后的空间不够布置滑轨,弹翼折叠不起来,发射筒直径会非常大。”导研院的同志还是有些顾虑。
    高振东笑道:“那你们就不要倾斜发射嘛,你们这个弹现在主要是海军在用,海军那边本来就是搞垂直发射的,不需要滑轨这些东西,弹翼可以折叠的。要不然你们这玩意海军那边可装不了几颗。”
    上辈子我们第一代真正上舰的旌旗-61,硕大粗壮的6个大圆桶里面就只装了6发导弹,整个充斥着一股子凑合的味道,而且还没备弹。
    如果让这玩意也做成那样,那可就真的白瞎这枚弹了。
    “垂直发射......倒是可以,但是这样一来,和陆地上的可就不通用了。”
    “为什么不通用?你们陆地上就不能也搞垂直发射?非要倾斜发射?倾斜发射全向接战还是有些问题的。”高振东笑道。
    空军的同志连连点头,带发射筒的垂直发射,无论如何都比裸着放在导轨上强多了,就算是数量不增加,也要强得多,更别说全向接战能力,他们是真的想要。
    “倾斜发射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近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