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动力参与率在高位运行,但所有州的制造业都显示缺人,奥尔德林博士的话揭开了阿美莉卡残酷现状的面纱。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民众们也应该要进入制造业。」
(进厂打螺丝的阿美莉卡人)
奥尔德林迭加马斯克的激烈发言,让整个舆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
「马斯克说得太对了,阿美莉卡需要停止抱怨,重振60年代的奋斗精神!」
「马斯克靠政府补贴发财,却叫我们懒惰?亿万富翁的虚伪嘴脸。」
「马斯克赞扬阿美莉卡,却贬低美国,他到底站在哪一边?为了特斯拉的生意吗?」
「他关于政客腐败的说法有道理,但把所有民众都叫『废物』太离谱了,制造业回流是个复杂问题,不是简单地让人们去工厂就能解决的。」
「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正在推进,他这话有点夸张,SpaceX的成功不就是因为NASA的合同吗?他怎麽好意思批评?」
但以反对声为主,没人喜欢被指责,尤其是被亿万富翁指责,你这麽富了,指责我们不肯吃苦,我们吃苦为了你的企业和利益?
双方之间的矛盾天然就不可调和。
此时反而奥尔德林说了什麽变得不重要了,因为马斯克亲自跳进舆论场和民众厮杀起来。
而在华国,登月只完成了一半。
还有剩下一半就是回到地球,还没有完成。
大家仍然在观看直播,哪怕直播画面里只有模拟动画。
但大家希望能够听到登月舱和指令舱顺利完成对接的消息。
任务进行到第112小时10分钟,林燃和奥尔德林在「登月舱」内完成EVA后,整理装备,确保20公斤月球样本安全存放在密封容器中。
另外则需要检查上升引擎丶导航计算机和反应控制系统。
林燃逐项核对:「APS燃料压力正常,推力3300磅,导航系统在线。
氧气充足,压力5psi,舱内温度22摄氏度。」
检查完之后,林燃说道:「巴兹,接下来是关键时刻,我们准备回地球了!」
「准备起飞。」他通过通讯器报告:「文昌控制中心,登月舱准备上升,请求许可。」
控制中心回应:「登月舱,同意上升。」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监控轨道:「登月舱,CSM轨道稳定,随时支持交会。」
林燃回应:「收到。」
GET112:32:40,林燃启动分离序列,引爆爆破螺栓,伴随「砰」的一声,上升级与下降级分离。
下降级留在月球表面,成为这次登月的永久纪念碑。
林燃说:「分离成功,准备点火。」
GET112:33:00,上升引擎点火,推力3300磅,登月舱震动,缓缓升离月球表面。
舷窗外,静海的灰白色地形迅速远去。
「高度100米,上升速率10米/秒。」
「姿态稳定,Roll0°,Pitch90°。」
二人感到轻微推力,身体被压向座椅。
燃烧持续约7分钟,引擎将登月舱送入约17x85公里的椭圆轨道。
林燃报告:「引擎关闭,轨道参数17.1x84.9公里,误差0.1海里。」
文昌控制中心的指挥官内心松了一口气:「完美燃烧,指令舱,登月舱已进入轨道。」
直播间里:「登月舱成功起飞!太空人从月球表面升空,进入轨道,准备与指令舱交会!」
GET112:40:00,登月舱进入轨道后,准备与指令舱进行交会。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操作导航系统,调整轨道,确保与登月舱同步。
他通过雷达锁定登月舱:「距离5公里,接近速度2米/秒。」
林燃启动程序P32,也就是同椭圆序列启动,调整「登月舱轨道至与「指令舱接近的同椭圆轨道。他报告:「P32执行,轨道调整中。」
奥尔德林则在监控雷达:「距离3公里,Delta-V10fps。」
在完成登月后,奥尔德林身体状态很好,压根就不需要死在月球上。
在痛骂一通之后,心情就更好了。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微调姿态:「教授,我看到你们了,姿态对准。」
他操作RCS推进器,使指令舱的对接锥形座面向登月舱。
交会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上升阶段燃料有限,小的速度误差就有可能导致轨道偏差,进而需要太空人自己做额外机动。
其实很难想像,阿波罗登月居然每次都能成功,整个技术方案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很复杂的。
中间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同椭圆交会方法需约3.5小时,几乎两个轨道,涉及持续更新和监控,增加了太空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