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0章:尊重粮食就是尊重百姓!沈子珩麦田开课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五月初九,清晨。
    二十八名庶吉士从板桥皇庄、一处由佃农搭建的木棚中醒来。
    这一夜。
    他们虽甚是疲惫,但却鲜有能睡好觉者。
    因为饥饿,因为蚊虫,因为躺下的木板太硬,因为手脚被麦秸...
    太子的改革举措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大明王朝内部仍隐藏着诸多暗流涌动的问题。尤其是朝廷中的一些旧势力,他们对太子推行的新政心怀不满,认为这会削弱他们的权力和利益。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紫禁城内悄然展开。
    ####朝堂之争:新旧势力的博弈
    太子深知,任何改革都难免触及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那些盘踞在朝堂多年的勋贵家族、高官显宦,早已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他们表面上遵从太子的旨意,实则暗地里勾结串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挠新政的实施。一些地方官员甚至故意拖延执行命令,以观察朝廷的态度变化。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太子决定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他首先挑选了几位声望卓著且与旧势力关系密切的大臣,私下与他们进行沟通,阐明改革的必要性和长远意义。同时,他也给予这些大臣一定的妥协空间,例如保留部分传统礼仪制度,以此换取他们的支持。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反对者,则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
    一天早朝,兵部侍郎赵某公然质疑太子关于精简军队编制的决策,声称此举会导致边防空虚,威胁国家安全。此言一出,立即引发满堂争议。太子冷静地回应道:“国家财政本就捉襟见肘,若继续维持庞大的常备军规模,只会加重百姓负担。而我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正是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关键领域。”随后,他命人出示详细的账目记录,证明当前军队开支已远超实际需求,并宣布将亲自巡视边疆,确保防御力量不受影响。
    这一举动让赵某哑口无言,同时也向其他潜在反对者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太子绝不会退缩。此后,朝堂上的反对声音逐渐减少,更多大臣开始主动配合新政的推进。
    ####文化复兴:重振士林风气
    除了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太子还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撑。因此,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规模的科举考试,选拔真正有才学的人才进入仕途。同时,他还鼓励民间创办书院,推广儒家经典,弘扬正统价值观。
    然而,这一政策却引发了部分士人的反感。他们认为,太子过于强调实用性,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此,太子特地邀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儒学大师到宫中讲学,并与他们深入探讨如何平衡古今之学。最终,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即“经世致用”,主张将传统学问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既懂理论又擅长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太子还特别重视史书编纂工作。他深知,“以史为鉴”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法宝,于是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召集全国各地的学者共同参与《万历起居注》及其他重要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编写。这项工程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外交突破:拓展国际视野
    随着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太子的目光转向了海外。他知道,大明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就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合作。为此,他派遣使团出访周边各国,宣扬大明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寻求建立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与日本的交流。长期以来,两国之间因倭寇问题而关系紧张。太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遣一位精通日语且熟悉当地风俗的使者前往谈判。这位使者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成功说服了日本幕府停止对明朝沿海地区的侵扰,并达成了初步的友好协议。
    与此同时,太子还关注到了遥远的欧洲文明。他通过传教士了解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指示相关部门派人学习借鉴。例如,火炮制造技术的改进就是得益于这次跨文化交流。尽管当时许多人对这种做法表示不解,但太子坚信,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使大明立于不败之地。
    ####家国情怀:个人成长与责任担当
    在忙碌的政务之余,太子也时常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明白,作为储君,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为此,他每天坚持阅读古籍名篇,从中汲取智慧;同时,他也注重锻炼身体,保持强健的体魄。
    有一次,太子独自来到御花园散步,偶遇一名正在练习书法的小太监。小太监见到太子,连忙跪下行礼。太子却笑着摆手说道:“不必拘礼,你继续练吧。”看着那稚嫩却专注的笔迹,太子感慨万千。他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曾像这个孩子一样,在父皇的严格要求下苦练字帖。如今,身份虽已不同,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却始终未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