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大约一百三十多公里的战线上,伊凡罗斯远征军同时在三个方向发起进攻,有别于之前的战斗侦察,这次一开始就是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急袭。
依照伊万诺维奇上将的部署,每一个重点突破方向都以一个坦克旅为核心突破力量,辅以一个加强了最少两三百辆卡车的步兵师。
除了第一梯队,伊万诺维奇上将还亲手掌握着一个坦克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随时准备投入关键地段用来迅速扩大战果。
靠近西边些的地方,一座名叫罗克艾兰的小镇已经被凶猛的炮火撕碎,橘红色的烈焰和灰黑色的浓烟笼罩了这座边陲小镇。
炮火准备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成千上万发不同口径的炮弹如冰雹般砸落,严重摧残了美军防线,尤其是重点突破地段,许多工事被炸得面目全非!
帝俄部队虽然骄狂,但还是比较严格的遵照了条令,在战前对进攻目标进行了充分的侦察。
侦察任务执行得好坏直接影响战局,帝俄坦克部队在过去的十多天里多次派出巡逻队和侦察小组,选定了主要与次要进攻路线,标注了雷区范围。
一些帝俄侦察小组可谓艺高人胆大,不仅多带第一类战士,而且披挂扎满枝叶的伪装网,最大限度的确保隐蔽性,就这样悄然渗透过美军防线,个别侦察小组甚至摸到了二三十公里远的后方进行侦察,而美军方面对此浑然不觉。
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其实在大规模地面战斗爆发之前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罗克艾兰小镇旁边就是91号公路,周围地形平坦无垠,甚至就连树林都没几处,防守此地的是亚美利加第3步兵师第3团级战斗队。
炮火准备刚一结束,大批坦克便急不可耐的驶出了进攻出发阵地,腰挎冲锋枪的步兵扒拉在坦克上,充当伊凡罗斯特色的步坦协同突击矛头。
红色信号弹冲天而起,帝俄进攻部队迅速完成战术展开,在大约一公里的进攻正面气势汹汹的扑向当面之敌。
宽大的履带碾过松软的土地,柴油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这片开阔的田野间到处都是堑壕和各种野战工事,刚才又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许多弹坑还冒着缕缕青烟。
士兵们紧握着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忐忑的等待着敌人的到来,有人过度紧张,嘴里咬着十字架项炼坠喃喃自语。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硝烟的味道,坦克引擎声清晰可闻,甚至连身下的土地都隐约有些震感。
那就是坦克吗?!
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这是美洲大陆第一次上演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猛兽的戏码。
第7团级战斗队上下不知道他们所面对地是久经沙场的帝俄近卫第2『奥尔洛娃』坦克旅。
这是一支从瓦尔兰德战役迄今为止所向披靡的功勋部队,历次战斗平均交换比一比八!
「敌人来袭,那是坦克,中士!」一名二等兵惊呼,手中端着的栓动步枪微微颤抖。
「冷静!」中士低吼道:「我们有机枪和迫击炮,守住阵地,打那些坦克上的步兵!」
不知是谁先开的枪,清脆的枪声迅速带动了其他人,一时间阵地上的士兵们纷纷开火,仿佛要以此宣泄情绪。
这时候,帝俄进攻部队距此还相距六七百米之遥,胡乱射击除了壮一壮声势几乎毫无作用。
冷战期间的中国军队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步兵班序列中多安排几名不带枪的徒手兵副手,尤其是轻机枪非常依赖副手,因此可能会配两名徒手兵。根据长期经验,实战中士兵们非常容易因为心慌意乱而胡乱射击,命中率奇低无比,但如果有副手辅助监督提醒,这一情况便有明显改善。
亚美利加士兵们的射击起不到作用,对于从欧洲一路枪林弹雨冲杀过来的帝俄士兵们而言,这简直是像过家家似的。
等距离拉近了一些,三四十辆T-34陆续减速,乘车步兵拎着PPD冲锋枪接二连三地跳下,分散为疏开队形,紧跟随坦克向前进。
T-34的炮塔缓缓转动,瞄准了几百米开外美军阵地上暴露的火力点,紧接着枪炮齐发,76.2毫米坦克炮打出的炮弹呼啸着砸向目标!
掀起来的大片泥土稀稀落落,破碎的军服卡其布在半空中飘飞着。
「开火!开火!」上尉大声嘶吼着。
相邻阵地侧翼是团属反坦克连,两三挺M2HB重机枪喷出修长的火舌,12.7×99毫米穿甲曳光弹像火鞭一样抽打在坦克装甲上,火星四溅,发出清脆却无力的叮当声。
「没用!我们打不穿它们的装甲!」
「快离开这!」
「该死!它们瞄准我们了!」
重机枪小组的对话充满了绝望和无奈。
动作快的幸免于难,动作慢的转眼间就被射来的榴弹所吞噬。
从二线阵地飞来了零星的迫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