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方行长,关于建材市场的贷款申请,向您汇报一下结果。”陈屿的声音比以往沉稳了些,带着一点完成任务的底气。
汇报?
方青叶当然没必要听一个最基层的员工向自己汇报工作,但也明白陈屿那点小心思,...
乔永峰走出几步,脚步沉稳地踏上楼梯。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斜照进来,在瓷砖地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光影。陈屿抱着文件站在原地,直到那道背影完全消失在拐角,才缓缓吐出一口气。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资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边缘,心里却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李永军这个名字,像一颗石子投入了他原本平静的工作节奏里。
回到客户经理部的小办公室,陈屿把文件放在桌上,顺手拉开抽屉取出笔记本。他翻开最近一周的走访记录,目光停在“新区建材市场”那一栏。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李永军”三个字赫然在列??上个月初访过一次,对方态度冷淡,说“不缺钱、不用贷”,连二维码都没扫。第二次去,门都没让进,只从门缝里传出一句:“你们银行的人烦不烦?”
可刚才乔永峰偏偏点了他的名。
不是问“建材市场进展如何”,而是直接叫出了一个具体商户的名字。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位平日看似漫不经心的行长,其实一直在盯着基层的动作。更可怕的是,他知道哪些人谈成了,哪些人卡住了,甚至连谁被拒之门外都一清二楚。
陈屿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李永军那家位于建材市场东区C8栋的五金批发店。店面不大,但货架堆得满满当当,铜管、弯头、阀门、螺丝……品类齐全,门口常年停着一辆破旧的蓝色货车。据旁边商户说,这人做批发生意十几年了,现金流稳定,从来不欠账,也不赊销,甚至有传言说他在县城和省城都有房产。
这样的人,按理说是优质客户。
可为什么拒绝贷款?
陈屿猛地睁开眼,翻开手机相册,找到上次走访时拍的照片。他放大其中一张:店内角落放着一台老式POS机,牌子是“银联商务”,机身泛黄,数据线用胶布缠了好几圈。而收银台上,却没有看到任何扫码支付的标识。
不对劲。
现在哪个商户不做移动支付?尤其是这种走量的批发生意,现金结算早就落伍了。除非……他是刻意回避电子流水。
想到这里,陈屿心头一震。
他迅速打开内网系统,调出李永军的开户信息。果然,账户类型为对公基本户,近三年年均流水约四百万元,不算高也不算低,但有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每年六月和十二月,都会有一笔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的集中入账,来源标注为“个人转账”。没有合同备案,也没有发票关联。
典型的“隐性收入”。
也就是说,李永军很可能有大量的交易没走对公账户,而是通过私人关系私下结算。这样一来,虽然实际经营规模可能远超表面数据,但在银行风控眼里,他就成了“低风险、低信用”的鸡肋客户。
难怪其他信贷员懒得跟进。
可越是如此,越说明这个人有潜力可挖。只要能打通他的心理防线,让他愿意建立正规财务体系,未来完全可以做成样板客户。
陈屿咬了咬笔帽,忽然想起一件事??上周三中午,他在市场附近吃饭时,无意间听到两个商户聊天。其中一个提到:“老李最近在看厂房,说是想扩生产线,做镀锌钢管定制加工。”另一个笑着说:“他还差钱吗?那么多房子租出去都不止这点收益。”前者压低声音:“你懂啥,他那几套房早抵押给私人借贷了,利息两分起。”
当时陈屿只是路过,并未在意。现在回想起来,每一句话都像钉子一样扎进脑子里。
李永军需要资金,但他不敢走正规渠道。
因为他过去的资金运作方式经不起审查。一旦深挖,不仅现有贷款会被抽断,还可能牵扯出税务问题。所以他宁愿借高利贷,也不敢碰银行的钱。
这才是真正的痛点。
陈屿抓起手机,拨通了市场管理处王主任的电话:“王哥,我是静海银行的小陈,上次多谢您帮忙引荐啊。我这边还想再了解一下C8栋李永军的情况,听说他最近打算搬厂?有没有具体的选址方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王主任才慢悠悠地说:“小陈啊,你打听这个干嘛?老李这人脾气倔得很,上次你还上门吃过闭门羹吧?”
“就是因为吃了亏,我才想搞明白症结在哪。”陈屿语气诚恳,“我们行里现在推‘小微升级贷’,专门针对像他这种有固定资产、有扩大意愿但缺乏规范财务支持的企业主。额度灵活,利率优惠,还能搭配财务管理顾问服务。”
王主任轻笑一声:“听着倒是不错。不过我劝你别白费功夫,老李这人……信不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