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故乡余韵与初试锋芒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些无理取闹的莽汉刁难,当他们发现我与师父只是两个人,又看我年纪轻,就想欺压一番。师父往往只是一声轻叱,便能令对方知难而退,偶尔也会示意我出手历练一番。第一次出手时,我还紧张到手心冒汗,生怕对不准经脉要害,就算对方只是寻常武夫,我也禁不住心慌。可渐渐地,当我学会用师父传授的剑招与身法去面对普通人的蛮力,我才意识到修行者确实在战力层面有着极大优势。那一回,有个醉汉持刀逼近我,我冷静运转灵气,将手中木剑轻抖,便迅速挑落了他的钢刀,顺势建立了上风地位。醉汉大惊失色,转眼就跑得没影了。
    那次小小的胜利让我心中生出一阵莫名的兴奋,又带着微妙的愧疚:对方毕竟是个凡人,我若真用全力,或许会伤他性命。幸而师父及时提醒:“当你站在更高维度审视这世间,切莫忘记尊重一切生命。手中之剑,可护己护道,但亦可杀人无形。时刻谨记‘敬畏’,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我在心中对师父的话谨记不忘。这也让我对“证道”有了新的认知:它不是冷血无情的力量攫取,更包含了对生命与道义的守护。其真正奥义或许是融入尘世、立身天地,以真实悲悯之心去面对芸芸众生,而非一味追求个人修为的巅峰。
    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基本御气、观息、符?应用、基础剑术等都熟练不少,有时梦中的星光变得偶尔闪现,隐隐似将我唤往某个方向,但仍然不够清晰。师父并不急于让我跨入更高层次的心法修炼,而是反复叮嘱我打牢根基,他说:“修行之路最重根基,切忌揠苗助长。你若急于求成,反而可能在某个瓶颈处心智失守,万劫不复。”我虽有些不服气,想急于进入“一阳生”的境界,却也害怕重蹈某些传闻中“走火入魔”的覆辙,只能压下那些躁动的想法,老老实实按照师父的节奏走,一天一个脚印,一步一脚印地磨练自我。
    忽一日,我们来到一座古城,名唤“安州城”。这城池比我们以往落脚的镇子都要大得多,据说这里是商旅聚集之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城中坐落着数家规模不小的道观、寺院,也有所谓的修行门派分舵,但平日与世俗之间相安无事,只在一些特殊时节举办法会,供人拜祭。师父带我进城时神色颇为谨慎,他低声对我道:“安州城是南北要地,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此前来袭的黑衣人背后是谁,不曾可知。我们在这里休整几日,但切忌惹事,更莫随意显露修行术法。”我深深点头,心想:这般谨小慎微是我们目前的最佳选择,毕竟在黑暗中,或许还有不下一个势力在盯着我们。
    初入安州城的那几日,我跟随师父四处打探,主要是想收集些关于“证道”古籍或修行界动态的零散消息。师父曾言:“一则想让你开开眼界,二则我们也得找寻一些线索,了解此地是否潜藏危险。”这城果真人声鼎沸,街巷纵横交错。我们白天混迹于茶楼客栈,夜晚则投宿在一家僻静的客栈小院里。几天里,我见识到世间百态:有落魄武者在街边耍刀卖艺,只为换得一壶浊酒;有商贾在高楼里灯火通明,运筹帷幄间里,金银如流水般进出;更有一些披着道袍或僧衣的修行者云游此地,到处宣扬各自门派经义,表面或许清静,暗里却不乏利益纠葛。
    某日黄昏,我在一座专卖字画古董的铺子里闲逛之时,意外发现了一卷颇为古旧的手稿,封皮已破损严重,上面只依稀可辨“观道遗稿”四字,似乎年代久远。掌柜见我对这残卷感兴趣,便开口要价颇高,并吹嘘说这手稿里记载了什么“先贤观道心得”,乃绝世珍品。师父在一旁微笑不语,我则有心想一探究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们且不计是否真有价值,最终以远高于普通手札的价格将它买下。回到客栈,我们迫不及待翻开,发现这手稿多处缺页残破不堪,上面文字既有策论般的议论,也有诗词一样的抒怀,还夹杂一些看似法诀的符号,实在令人难以一时琢磨透。师父反复端详,摇头道:“仅从字里行间判断,是一位自命清高的散人随手记录的,只是涉猎颇杂,未必具备完整系统的修行价值。”说罢便示意我收好,也不甚在意。
    可当夜我独自在灯下翻看,却隐约从那破损的字句中读出一丝沉郁壮阔之意。譬如其中一段谈到:“大道如星河灿烂,然人心之幽暗,又岂止碌碌凡尘?”阅读这些文字,我脑海里似乎又浮现起那梦中星空的场景,仿佛无形之中有股力量在牵引我的思绪。我翻到后半部分,居然还瞧见几句隽永的诗意,比方说“一梦千秋或成空,自有星光照山河”;再往后翻,赫然出现几段口语化的提醒,提到“若能证道,当须自省诸因果,莫执于形,莫困于相”。我心直觉这话语与自己心境多少有些契合,一口气翻完,只觉余韵无穷,却难以完全领会。
    那几日,我常抱着这残稿默默诵读,师父看在眼里,也不出言阻止,只淡淡地说道:“既然你有兴致,便花些心力研读吧。或许,它能给你一点启示。”于是这本“观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