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怀念能上网的日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道:“去年到今年的收入开支都有规划,在收入上还是增长明显。即便是轻徭役减赋税的情况下,光农业税就达到了折合六千八百多万两白银,加上商税总计是九千三百六十四万两,这已经是宋朝的水平。”
    “我听说宋朝是对百姓和商人极具压榨才有这个结果,但我大明没有,这无疑说明了我大明更好嘛。”
    “其实还是生产力的提升,宋朝也是经历过占城稻的农业革命,南方地区普遍从一季稻变成了两季稻甚至三季稻,粮食产量大大提升,人口和社会财富提升,税收自然更高。咱们也是经过现代农业技术革命,通过优选种子、化肥和农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这次农业革命甚至比宋朝那次还要迅猛数倍,一年产的粮食够全国人吃七八年了,如此才有现在优渥的条件。”
    “确实,云峰说的没错,先把粮食握在手里,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然后才能做别的事情。如今南京的粮价几何了?”
    “南京的粮价已经很低了,快跌破三钱一石,孩儿已经尽力在维持粮价。南京还是人口众多导致粮价能够维系,其它地方,像北方很多区域粮价都跌至两钱一石。”
    “是白米还是糙米?”
    “白米,糙米的价格现在是二钱七八分。”
    “这么少?”
    老朱皱起眉头。
    他在洪武初年国家安稳之后,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从大明开国时期粮价维持一二两,甚至三四两一石努力降到了五六钱左右一石。
    而且是糙米的价格,白米一般要比糙米贵两三钱左右,因此在洪武十二年左右,白米价格是七八钱一石的样子。
    现在跌到三钱,那何止是腰斩,几乎已经是跳崖式下跌,对于农民来说,这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也无怪乎南京人口忽然爆发式增长,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不务农,进城打工了。
    “这还是儿臣勉力维系的结果,朝廷每年都要大肆收购粮食,制作成饲料喂养牲畜。不然的话,就现在的情况,粮价还得持续下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九章怀念能上网的日子(第2/2页)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道:“父亲怕是不知道,咱们的粮食产量已经提升了三倍有余,接近四倍,以大明的人口忽然涌现出那么多粮食,无数农民没有破产就已经不错了,而各地官府上报的治安案件却是增长了数倍有余,各类盗窃、抢劫、杀人、斗殴案件层出不穷,很多人吃得太饱又没有工作,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儿臣每天都在想解决的办法。”
    “嗯。”
    老朱当过农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粮食不是越多越好。
    “谷贵伤民,谷贱伤农”这句话早在东汉时期的《汉书》中就有记载。
    因为农民种地也有成本。
    刚开始那两年朝廷从现代弄来种子、肥料和农药,由官府发放给百姓种植。
    但朝廷也负担了成本。
    虽然从现代购买来的种子肥料农药价格很便宜,可架不住大明是整个国家在种粮,因此全由朝廷负担的话,几乎难以维系。
    因而到最后农民还是得买种子肥料农药。
    特别是农药。
    肥料是由典农卫统一制作的传统农家肥,比不上化肥,可也至少能做出来,所以价格会稍微低一些,普通农民都能用得起。
    农药就全是进口,无法自主生产,价格自然就涨上天,一般的富农都没那条件,只有地主才会购置一点。
    再加上农民还得出人工,种地成本高昂,米价便宜,他们都收不回成本。
    饿不死,但赚得非常少,甚至可能会亏钱。
    如果不是朱标组织全大明的各布政司大量收购粮食,哄抬了粮价,并且鼓励农民养殖鸡鸭猪牛羊,恐怕现在真有大量的农民会因此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已经衍生出了一个粮食危机。
    即。
    市面上的粮食太多,农业从事人口就不需要那么多。
    但大明的工业能力还比较单薄,无法负担起那么多人口从事工业生产,就很容易导致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大量增长,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宋朝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他们的办法是扩张禁军和厢军,把军队扩充到了最多125.9万,以此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问题。
    我国改开后也有类似的情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劳动力进入工厂、建筑业,加上几次大规模整顿,以及天网和摄像头的普及,治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反观大明。
    随着后装步枪大规模在军中装备,辅佐速射炮、小规模的自动步枪,军队战斗力已经天下无敌,再扩张军队纯粹就是冗军,毫无意义。
    而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没那么快。
    虽然可以直接从现代进口大量机械,可人员素质和技术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