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兵家篇13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下阿斗一个人.....”
    刘禅抹了抹眼泪,忽然神情一变,胖脸凶厉的喝道:“来人啊!把李邈下狱给孤处死。”
    敢说相父的坏话,他这辈子杀的第一个人就是你了!
    谁不尊重相父就是不尊重他,砍头!
    女音低缓,娓娓道来:【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流传到后世,人们更称道的却是他的治国能力。
    刘备死后,将嗣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不负重任,治国期间,对内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对外联吴抗曹,与民休息,平定南中乱局,巩固了政权。
    他与各蜀汉重臣制定了蜀国的法律《蜀科》,制作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百姓安居乐业;解决民族矛盾,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信仰,通过重用氐、羌民族中有较大威望的马超和姜维两位将军来加强羌氐民族与蜀汉的关系。
    不到十年时间,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刘备夷陵大战后损失的国力恢复了过来。】
    【这里讲一个笑料,某些朝代对文官的误解就是从丞相身上开始的,以为文官都知兵善治懂军法,弄出个文臣统兵,以文驭武的笑话??
    呵呵,诸葛丞相是全才,你们是吗?】
    话音落下,某些人面颊火辣辣的疼,觉得被骑脸输出了。
    尤其是宋朝的某些文官,为这句话里的潜意思心惊胆战,又不敢质问。
    赵构的脸一阵红,一阵绿,想到被他关在大牢里的岳飞,忽然有某种不好预感。
    “丞相,天女是不是说我们宋朝。”
    “陛下多虑了。“秦桧心虚嘴硬道:“一定是指后世的哪个朝代,我大宋对文武并无偏倚.....”
    【后世许多人学习诸葛亮的练兵方法,却没有习得其中精髓。
    只给将士喂饱饭,无法让他们打仗拼命。
    而诸葛亮明白如何从精神上打造一支强军,他强调治军要以信为本,如果用信义来鼓励将士,将士没有不拼命效力的。相反,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守信执行,即使有百万军队也毫无用处。这就是所谓的“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同时他撰写了许多兵法著作,如《南征》、《北伐》、《北出》等,这些作品对兵家理论的发展都有不小贡献。
    诸葛亮本人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发明家,发明了诸葛连弩、竹枪、蒲元神刀、铁蕨藜、火兽、木牛流马等诸多军用武器。
    诸葛连弩又称神机弩,是诸葛亮为对付曹军骑兵而设计的大型弩,一射十矢,威力巨大,杀伤力惊人。
    蒲元神刀经江水淬火,锋利无比,时人称为“神刀”。
    火兽是一种特制的喷火巨兽,用于对付南蛮。木牛流马.....】
    琳琅满目的发明看得众人错不开眼。
    李世民感叹:“武侯先生真为天下奇才,不仅有治世之能,还有强军之材。”
    李靖猛地点头,附和自家陛下的话,他本人非常推崇诸葛亮,将对方留下的八阵图和兵法奉若珍宝,算半个诸葛亮的死忠粉。
    要李靖说,三国的史官都不知兵,根本不了解诸葛亮打仗的实际情况,还好有天幕让他们得以一窥武侯的风采。
    唐朝还没有人得到天梯试炼资格,李靖不晓得除了远远看着,他人还有机会真正见到诸葛亮,来一场跨时空的交流见面会。
    三国,南中地区。
    孟获眼神崇拜:“不愧是丞相!”
    七擒七纵,教他们农耕技术,帮部族发展经济,在孟获心里,诸葛亮早已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他与族人心悦诚服。
    孟获告诉族人:“丞相是我们的天威,我们要坚守和他的约定,帮蜀汉镇守南关,永不反叛。大家记住了吗?”
    南部诸夷的子民认真点头,记住了族长的话,他们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往后千年,一代又一代的族人遵守誓约,守护华夏南大门,即使日军的炮火也无法让他们后退一步。
    刘备从醉酒的状态里清醒了,他趴在桌上,惭愧的仰头。
    “对不起,先生。”
    他死后,先生一定很辛苦。
    刘备看到天幕放出来的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一字一句,堪称呕心沥血,若他没有将刘禅托孤给他.....
    诸葛亮声音打断了刘备思绪:“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意愿??主公忘记我为何出山吗?”
    他的一身学识为寻明主而生。
    半生修身齐家,半身治国平天下。
    虽千万人,亦往矣。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诸葛亮明白北伐的必要性,曹魏占据中原,实力强大,而蜀汉地处偏远,如不主动出击,容易被曹魏先发制人,届时蜀地便如同掌中之鳌,待人宰割了。所以他希望通过北伐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北伐,往后六年时间里,先后五次北上,使魏军损兵折将,但诸葛亮的身体也在中途积劳成疾,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五十四岁病逝五丈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一生鞠躬尽瘁,为蜀汉死而后已。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想陆游的这句诗词,便是丞相一生最好的写照。】
    七星灯熄灭,夜风带走了英魂。
    年老的诸葛亮望着遥远的北方,慢慢闭上了眼睛。
    许多人视丞相为精神信仰,见对方死去,心都要碎了。
    刘禅悲痛,他好想相父啊!
    出师表太短,当皇帝的生涯太长,他实在太难了。
    天幕之下,刘备早已哭成了泪人。
    他拉着诸葛亮的手:“先生,是我负你.......”
    若不是他,诸葛亮怎会为蜀汉操劳一生,积劳而亡。
    诸葛亮哭笑不得:“此乃亮的志向,主公不必如此。”
    他相信未来的他即使失败,也一定不会有任何后悔。人这一生知己难得,能与主公携手同进是他的毕生所愿。
    败了又如何?
    千年之后,仍有人记得他为蜀汉做过的努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