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寒门难出贵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偌大的宰相府邸中,只有两个仆从、一个车夫、一个门房和一个厨子,共计五人而已。
    与其说这是宰相府邸,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稍微富裕一点的普通人家。好好的一个宰相府邸,里面至少有八成以上的空房。
    所用食物也与平时无异,没有珍稀佳肴,也没有色香味俱全的盛宴。每一餐都只是寻常人家的饭菜而已。
    说到底,整个宰相府邸里一共也就五个人,倒是让厨子轻松了不少。
    而在这府邸中,积累最多的就是书籍了。
    荀子游历天下时,曾见过无数的珍本书籍。但当时的他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这些书。
    如今成为了大秦宰相,最让他高兴的就是有钱了,可以去购买当年那些想买却买不起的书籍了。
    荀子身为宰相,位高权重,深受嬴政器重,并且确实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因此,有不少秦国的官员想来拉拢、讨好他。
    对于这些来者,荀子不论官位高低、礼物轻重,既不拒绝也不答应。他总是笑呵呵地把他们请进来,亲自斟茶煮酒,与他们愉快地交谈,最后恭敬地送他们离开。
    尽管荀子仕途并不显赫,但他对于官场应酬、人际往来却了如指掌。
    早在年少时,他便对官僚体系有了深入的理解,甚至撰写了一本专著来阐述他的观点。
    如果换作年轻时,荀子或许还有心情与那些官员们周旋,但如今的他早已没有那份闲工夫。
    他现在的唯一心愿,就是全心全意地辅佐嬴政,助秦国崛起。
    他渴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见证大秦的铁骑踏遍齐国的东方海岸,看见大秦的黑旗在燕国北方的长白山上迎风飘扬。
    “归根结底,关键还是得解决两个问题。”
    在宰相府邸的一间阁楼内,书籍堆积如山,荀子端坐在书堆旁的矮桌前,凝视着窗外,陷入沉思。
    这里是荀子常常思考的地方。无论公务繁忙还是闲暇时光,他都喜欢在这里阅读书卷,或是思考天下大势。
    如今秦国局势已逐渐稳定,六国虽虎视眈眈,但想要发动进攻,还需时日。
    作为秦国的宰相,荀子自然知晓六国在齐国的会盟。然而,他对此却不屑一顾。
    六国想要联合抗秦,并非易事。虽然秦国现在势力庞大,但六国也并非不堪一击。他们之间的矛盾重重,想要联合起来,首先就得解决由谁来领导的问题。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有一个能够一言九鼎的领袖,而不是六国之间互相商议。
    如果李牧还在世,或许有可能成为这样的领袖。至于项燕,则稍显不足。
    即便六国商议完毕,后面还有诸多难题等着他们。
    聚集军队、发动动员、准备粮草、商议对策,这些都需要时间。难道他们六国会贸然从正面进攻?
    荀子认为他们不会这样做。如果六国真的如此轻率地进攻,荀子反而会感到失望。因为,如果轻易地击败六国,那未免太过无趣。
    六国如果想要真正联手进攻秦国,至少也得等到冬日过后,来年的时间了。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敲响,仆从在门外轻声通报了一个人的名字,令荀子有些意外。他点了点头,示意仆从将人带进来。
    不久,门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最终在门前停下,轻轻敲响了房门。
    “进来吧。”荀子一边说着,一边安静地翻看着书卷。
    ‘吱呀’一声,古老的木门被推开,走进来一个身着白衣的青年。
    “老师。”来人恭敬地向荀子行礼。
    竟是韩非。
    荀子通常见到人都会面带微笑,上次见到韩非也是如此。即便韩非刚刚在咸阳城中挑衅了嬴政,来此求援,荀子也没有为难他。
    但这一次,这位在秦王身边举足轻重的老人却面色严肃,沉默了片刻。
    “你不该来这里的。上次无论是我还是李斯,都放你走了。”荀子缓缓说道。
    “嗯。”韩非自然明白荀子的意思。
    “你求学时便是最聪慧的,如今应当也是。但你的情感总是过于强烈,许多事情都会被情感所左右。我曾教导过你,但你却从未听过。”荀子的语气平静而深沉。
    “你应该知道,你所有的师兄、师弟以及在秦国为官的人,恐怕都恨不得现在就将你抓住献给王上。”
    “除了老师。”韩非抬头看着荀子,语气坚定,“自从学生求学以来,无论老师如何,总会认真听完学生的请求。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
    荀子看着韩非,神情未变,但心中却有些疑惑。
    因为这一次韩非的语气相比上次更加坚定,少了几分软弱,多了几分强硬。
    然而,看到自己的学生敢于直面困境,不顾自身安危来此为自己的国家谋求利益,荀子还是感到有些欣慰。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