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送宿州马公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切顺风顺水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整个推广计划陷入危机。
    洪武十三年秋,京师突降暴雨,连绵数日,京城周边农田被淹,庄稼尽毁。更糟糕的是,由于连年丰收,百姓对玉米等作物依赖过重,一旦失收,粮食储备竟显不足。
    朱元璋闻讯大惊,急召马寻入宫议事。马寻进宫后,朱元璋面色凝重地问道:“如今京城粮仓空虚,百姓恐慌,你可有对策?”
    马寻沉思片刻,道:“臣以为,此事虽为天灾,亦有应对之策。其一,可调拨江南、江北等地粮仓之粮,紧急运往京师;其二,可令各地百姓加速收割红薯、土豆等作物,因其生长期短,可作应急之用;其三,可开仓放粮,安抚民心。”
    朱元璋点头道:“此三策可行。然你可知,朝中已有大臣借此弹劾你,称你推广海外作物,实为祸根。”
    马寻神色不变,拱手道:“臣愿以性命担保,此非作物之过,而是天灾所致。若无这些作物,今日之灾,恐怕更为严重。”
    朱元璋沉吟良久,终是点头道:“你且去办,朕信你。”
    马寻领命而出,立刻调集江南、江北、山东等地粮仓,紧急运粮入京。同时,他亲自前往各地农官驻地,督促百姓抢收红薯、土豆,并设立临时粥厂,赈济灾民。
    短短半月之内,京城粮荒得以缓解,百姓情绪稳定,朝中非议亦随之平息。
    朱元璋对此事颇为感慨,对马寻道:“你果然非池中之物,临危不乱,方显大将之风。”
    马寻拱手道:“臣不过尽忠职守,愿为大明百姓分忧。”
    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随后下旨,命各地加强水利建设,以防天灾,并令户部设立“应急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此事之后,马寻在朝中威望更盛,被朱元璋赐予“辅国将军”之号,并命其掌管全国农政事务,成为大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臣”。
    而张三丰则继续在武当山研究作物改良,与马寻书信往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并尝试将这些作物与其他本土作物杂交,培育出更适合大明各地气候的新品种。
    岁月流转,转眼间十年过去,大明各地,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已成百姓主粮,百姓生活富足,国家财政亦因农业丰收而日益充盈。
    而马寻与张三丰,亦成为大明百姓口中传颂的“国舅真人”,他们的名字,与这场农业变革紧紧相连,成为大明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某日,朱元璋于御花园中召见马寻,望着满园秋色,感慨道:“朕年少时,常听父老言及‘民以食为天’,如今看来,此言不虚。”
    马寻笑道:“皇上英明,正是因您心系百姓,方能成就今日之盛况。”
    朱元璋点头道:“朕虽老矣,然大明江山,尚需你等忠臣辅佐。朕信你,亦信张真人,愿你二人,继续为大明百姓谋福祉。”
    马寻拱手应道:“臣,定不负圣恩。”
    夕阳西下,御花园中,风吹花动,仿佛诉说着一个关于忠诚、智慧与变革的传奇故事,悄然流传于大明百姓之间,世代不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