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马寻的状态稍微有些不对劲,和此前的游历的时候看似有点区别。
刘伯温有些好奇,“京中有事?”
之所以这么问也正常,主要是马寻不管走到哪,都会有人及时将信息传回京城。
他可不会失联了,包...
奉天殿外,春寒料峭,冷风如刀,吹得宫墙上的红灯笼猎猎作响。朱标跪地叩首,起身时神色凝重,他深知此番出征东瀛,绝非易事。父皇虽怒极,但大明水师自洪武初年整备以来,虽有战力,却从未真正出海远征。更何况东瀛南朝与北朝虽有纷争,但若大明水师压境,恐反促其合流,届时战事难料。
朱标辞别朱元璋,步出奉天殿,正欲回东宫整理事宜,忽见薄岩之快步迎上,低声道:“殿下,属下刚刚接到密报,胡惟庸在押往天牢途中,竟有刺客劫囚!”
朱标眉头一皱:“什么?刺客是谁?”
薄岩之压低声音:“据锦衣卫回报,刺客皆着黑衣,身手不凡,似为倭人。但更蹊跷的是,他们并未成功救出胡惟庸,反而在混战中将他刺杀!”
朱标心中一震,脚步微顿,低声道:“胡惟庸死了?”
薄岩之点头:“是,刺客未及逃脱,被锦衣卫围杀,其中一人临死前高呼‘南朝万岁’。”
朱标沉吟片刻,道:“此事绝非偶然。胡惟庸既死,幕后之人便再无对质之机。此事,恐怕另有隐情。”
薄岩之沉声道:“殿下所言极是。属下已命人封锁消息,暂时不对外公布胡惟庸死讯。”
朱标点头:“做得对。你即刻去查那刺客来历,务必查清幕后主使。”
薄岩之拱手应命,转身离去。
朱标望着天际沉沉云雾,心知此事远未结束。胡惟庸虽死,但其党羽仍在,东瀛南朝的阴谋也未真正揭露。他必须尽快整备水师,出征东瀛,否则大明东南沿海,恐将陷入动荡。
与此同时,京城德庆侯府。
德庆侯正于书房中与几位心腹议事,忽闻门外脚步声急促,一名亲兵匆匆入内,低声道:“侯爷,胡惟庸已被刺杀,刺客皆为倭人。”
德庆侯神色一凛,缓缓放下手中茶盏,沉声道:“果然来了。”
身旁一名老臣皱眉道:“侯爷,胡惟庸一死,陛下必震怒,恐怕要大开杀戒。”
德庆侯冷笑:“杀几个倭人刺客,不过是掩人耳目。真正的大鱼,恐怕早已潜入东瀛。”
他站起身,负手而立,目光深沉:“陛下已命我即刻前往松江府,务必守住银矿。我走之后,京城之事,便由诸位接手。若胡惟庸旧部有异动,不必请示,直接拿下。”
众人纷纷拱手应命。
德庆侯又低声叮嘱道:“另外,派人暗中查访,东瀛南朝是否已有异动。若他们真与胡惟庸有密约,那松江府银矿,恐怕早已布下杀局。”
说罢,他大步出门,披甲上马,率领亲兵连夜启程,直奔松江府而去。
数日后,京城码头。
朱标身着戎装,亲自巡视即将出征的水师舰队。舰队由三十余艘战船组成,其中包括两艘大型宝船,皆为郑和下西洋时所用之船型,虽已年久,但仍坚固无比。水师统领为老将廖永忠,曾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经验丰富。
朱标登上旗舰,与廖永忠并肩而立,遥望东海方向。
“廖将军,此番出征,务必谨慎行事。”朱标沉声道,“东瀛南朝若真有异心,我军不可轻敌。若遇敌军,可先遣使劝降,若其拒之,再行剿灭。”
廖永忠拱手道:“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
就在此时,薄岩之匆匆赶来,低声禀报:“殿下,属下已查清刺客身份。他们并非东瀛南朝正规武士,而是隶属于东瀛浪人组织‘赤影众’。”
朱标眉头一挑:“赤影众?”
薄岩之点头:“此组织为东瀛境内一神秘势力,专门从事刺杀、间谍等隐秘任务。据传,他们曾为南朝效力,但亦受雇于各方势力,行事极为隐秘。”
朱标沉思片刻,道:“若他们受雇于南朝,为何要刺杀胡惟庸?难道南朝担心胡惟庸泄露机密?”
薄岩之低声道:“也有可能,是有人想借刀杀人,嫁祸东瀛,激怒陛下,促使大明出兵。”
朱标神色一凝,缓缓点头:“此事,恐怕另有隐情。你即刻随军出征,务必查明真相。”
薄岩之拱手应命:“属下遵命。”
朱标转身,登上船头,高声下令:“全军听令,即刻启航!”
战鼓声起,舰队缓缓驶离码头,破浪前行,直指东瀛。
数日后,松江府。
德庆侯率军抵达,城中气氛紧张,百姓皆闭门不出,街道上巡逻的官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德庆侯步入府衙,与松江知府会面。
“侯爷,银矿已加派守卫,一切如常。”松江知府拱手禀报。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