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就这么定了。我会派人协助你们,确保测试顺利进行。”
会议结束后,马寻走出兵部大堂,抬头看了看天色,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他知道,火绳枪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而他,也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
几天后,第一批火绳枪样品终于制造完成。十把崭新的火绳枪整齐地摆放在学院的试验场上,阳光下,枪身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马寻亲自检查了每一把火绳枪,确认无误后,才下令开始测试。
第一组火器工匠带着三把火绳枪前往北方边关,第二组带着三把前往南方丛林,第三组带着三把前往西部高原,最后一把则留在学院,作为标准样品保存。
测试持续了一个月,期间马寻亲自前往各地查看情况,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一个月后,所有测试数据汇总回学院。
测试结果显示,火绳枪在各种环境下表现稳定,射程远超火铳,精度也大幅提升,威力更是令人惊叹。
唯一的问题是,在潮湿的南方丛林中,部分火绳枪出现了火药受潮、火绳燃烧不稳定的情况。
马寻针对这一问题,立即组织工匠们进行改进,增加火门的密封性,并在火绳上涂抹防水材料,确保火绳枪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使用。
改进后的火绳枪再次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朱元璋得知测试结果后,亲自召见马寻,道:“国舅,火绳枪果然不负众望。朕决定,从明年起,开始在全军推广火绳枪。”
马寻拱手行礼:“陛下英明。”
朱元璋看着他,眼中带着几分欣赏:“国舅,你为大明立下了大功。朕不会忘了你。”
马寻微微一笑:“臣只愿大明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点点头,道:“好,那你继续负责火绳枪的制造与推广,朕给你全权。”
“臣遵旨。”马寻郑重地行礼。
走出皇宫,马寻抬头望天,心中一片清明。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火绳枪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姐,你说火绳枪真的能改变大明的军队吗?”马寻一边翻阅着工匠们送来的图纸,一边随口问道。
马秀英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把火绳枪的模型,仔细端详着,闻言抬眼看他一眼,道:“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火绳枪比火铳更先进,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强,只要训练得当,士兵们很快就能掌握使用方法。你说,这样的武器,能不改变军队吗?”
马寻笑了笑,道:“我是怕你太乐观了。毕竟,火器这东西,不是光靠技术就能决定胜负的。”
“你担心什么?”马秀英放下火绳枪模型,正色道,“你是担心火绳枪的普及会让朝廷内部的保守派反对?还是担心工匠们制造不出来?”
“都有。”马寻点头,“火器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它牵涉到整个国家的资源调配、财政支出、军队训练,甚至政治格局。火绳枪一旦普及,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旧有的权力结构可能会受到冲击。”
马秀英沉默片刻,道:“你说得对。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推动火绳枪的发展。大明要强盛,就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火器是未来的趋势,谁掌握了火器,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马寻看着她,忽然笑了:“你倒是比我还有远见。”
“你别忘了,我可是你姐。”马秀英白了他一眼,“我比你更清楚,朱元璋对火器的重视程度。他之所以支持你,是因为他知道火器能帮他巩固皇权。所以,只要你能确保火绳枪的性能稳定,制造成本可控,推广过程顺利,他就不会反对。”
“可问题是,制造成本真的能控制住吗?”马寻皱眉,“精钢、硝酸钾、坚硬木材,这些都不是便宜的东西。如果大规模制造火绳枪,国库的压力会很大。”
“那就得想办法降低成本。”马秀英说道,“比如,我们可以从民间招募工匠,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愿意为朝廷效力。同时,也可以鼓励民间作坊参与火绳枪的制造,形成竞争,降低成本。”
“这倒是个办法。”马寻点头,“不过,民间作坊的工艺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
“那就得设立一个专门的火器制造局,负责监督和管理火绳枪的制造。”马秀英提议道,“由朝廷派出官员和工匠,统一标准,确保质量。”
“好主意。”马寻眼睛一亮,“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火绳枪的质量,又能控制成本,还能推动火器制造业的发展。”
“那你还犹豫什么?”马秀英看着他,“赶紧去跟朱元璋说,让他批准设立火器制造局。”
“好。”马寻点头,“我这就去。”
马秀英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她知道,火绳枪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而她的弟弟,也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马寻一路快步来到皇宫,求见朱元璋。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听说马寻求见,便命人传他进来。
“陛下。”马寻行礼道。
“国舅来了。”朱元璋放下朱笔,笑道,“可是有什么好消息?”
“回陛下,火绳枪的制造已经初具规模,工匠们也逐渐掌握了技术。”马寻说道,“不过,为了确保火绳枪的质量,并控制制造成本,臣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火器制造局,由朝廷统一管理火绳枪的制造与推广。”
“火器制造局?”朱元璋沉吟片刻,道,“这个提议不错。不过,你打算让谁来负责这个火器制造局?”
“臣愿意亲自负责。”马寻拱手道,“臣对火器最为熟悉,也最了解制造流程。由臣来负责,可以确保火器制造局的运转顺利。”
朱元璋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那就由你来负责。朕给你全权,你可以自行挑选官员和工匠,设立火器制造局。”
“谢陛下。”马寻拱手行礼。
“不过,朕要提醒你一点。”朱元璋正色道,“火器制造局一旦设立,必然会牵动朝廷内部的各方势力。你得小心行事,别让那些保守派抓到把柄。”
“臣明白。”马寻点头,“臣会谨慎行事,确保火器制造局的稳定运行。”
“好。”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那你去吧,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马寻告退离开皇宫,心中却并不轻松。
他知道,设立火器制造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坚持下去。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火绳枪的普及,将是大明走向强盛的关键一步。
而他,也将在这场变革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