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请长辈亲邻出面,择吉日选风水处理后事。”
村妇抱着丈夫尸体,抽咽道:“没有什么长辈在世了…他病了这么些年…一些亲戚,也早不往来了…”。
王敬得道:“那该当请乡邻里长做主。”
村妇道:“嗯,又要去请前庄钟阿伯了”,她强撑身体,欲站起来前去喊庄邻,转头看到丈夫直挺挺躺在地上,心中不忍离去,身体晃了晃,一跤跌倒,又放身大哭。
王敬得劝慰道:“这位大嫂请放宽心,我们在此看护遗体,必不会有失。你去把乡邻请来,我们必全力配合,把后事办的妥妥贴贴。”
又过了半晌,村妇心智稍明,起身牵了小渔童手,谢过霹雳堂众人,前去通报乡邻。
庙内外狼污一片,待会乡民来时不免惊慌失措,当下众人合力,齐动手将有碍观瞻、醒目之处清理一遍,累的众人气喘吁吁。还有很多地方一时无法清理到位,也只好将就将就。幸喜迷药药性终于缓缓消退,内力渐生,外伤虽重,霹雳堂众人却不放在心上。
刚坐下歇息,远处奔来一群人,到了近处,看出是小渔童母子带了乡人前来。
虽早已有小渔童母子报信,众乡民看到庙内外情况,大吃一惊,倒抽凉气。
双方见面行礼之后,王敬得略去火药爆炸等中间要紧之处,把前后经过简要叙述,只说是路遇贼寇,见财抢劫。他长年在外行走,口齿灵便,又有小渔童母子帮腔作证,乡人听得频频点头,齐声痛骂贼寇泯灭良心,猪狗不如,更有人义愤填膺,顿足捶胸,表示恨不能活捉了贼寇,千刀万剐,更无人生疑。
王敬得掏出银两,请乡民帮忙安置病汉后事。乡民心地良善,纷纷推辞,称街邻理应相互帮助。王敬得再三相劝,表示病汉仗义助人,自己好生敬重,愿意相助料理后事。乡民纷纷竖指称赞。至于其中细节,王敬得不提,忙乱中也无人理会。
王敬得又掏出银两递给乡民,言道经商之人已遭打劫,行旅艰辛,不愿再惹动官府,烦请他们将现场一并清理收拾。
乡民为首之人钟阿伯,年纪虽老但颇有主见,召集乡民商议。众人认为小渔童母子本已陡遇横祸,凄惨万分,如再报官府,衙役虎狼之性,保不准再旁生枝节,万一差役贪污勒索,不仅害了小渔童母子,还将苦了一众乡邻,现苦主自愿早些安葬,余人非至亲家人,不必多事。众人商议已定,就此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翟敬承打听到当地风俗,死者三天后方才下葬,他担心敌人去而复返或再有其它阴谋诡计,和王敬得等人商量,准备让王敬得带着货物先走。
王敬得也有此虑,极力劝翟敬承带弟子和货物先走。翟敬承伤势很重,急需回霹雳堂治疗,自己伤轻可以留下,待三日后料理完丧事再带小渔童母子二人一起走。
翟敬承遂叮嘱王敬得小心在意,请乡民雇了一艘船,即刻带了几个弟子和黒木箱扬帆而下,直奔金陵。
人多势众,又有孔方兄相助,乡民做事甚是灵活积极。贫寒之家,没有什么繁文缛节,众乡民七手八脚,也不用小渔童母子操心,诸事办的妥当顺利。乡民们又将庙门内外倭寇尸体马匹,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把骨灰抛入长江。
第二日午时刚过,霹雳堂派来接应的人即赶到了小村,和王敬得接上了头。带队之人邓敬华,人称“玉面阎王”,早年间也是江湖十分有名的人物,传言他的功夫、火器都不在掌门秦敬泉之下。
邓敬华风华正茂之时,因故致残,二十多年里绝少出门,若非事态严重,也不会亲自赶来救援。
王敬得知道这位师第性格有些古怪,平时少言寡语,也不待见陌生人,遂找了间偏僻民舍,将他单独安排住下。
霹雳堂这次派来的人数不少,除了邓敬华亲自率队之外,队伍中好手众多,王敬得自身体力也在恢复之中。这次被算计中伏,霹雳堂吃了大亏,险些全军覆没,人人心中忿忿不平,决意复仇。可敌人一击不中,就此销声匿迹,多方查探也是踪迹全无。
到了第三日,众人一早就出门安葬病汉。王敬得感其恩义,请邓敬华等人在村庄等候,自己也扎了孝带随众送行。墓穴离庄较近,诸般仪式后将病汉缓缓下葬。
除了当天在土地庙,小渔童这几日之内不再哭喊,每日就喝两口稀粥,就此浑浑噩噩。今日站在棺木旁,见乡亲将父亲抬入棺内,又有人盖上棺盖,缓缓合上。眼见父亲身躯一点一点消失不见,他蓦然如遭雷击,身躯颤抖,大叫一声扑上棺木,如疯虎般将乡民推开,不许众人抬棺下葬。他势如拼命,力气惊人,旁边的成人竟制之不住。
王敬得叹口气,伸指按上他头顶百会穴,内力到处,小渔童身体放松,闭目倒下。王敬得将其接住,小渔童母亲神色慌张,冲上前紧紧搂住儿子。
王敬得向她颔首,示意小渔童无碍。村妇眼见丈夫棺木缓缓沉入墓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