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弯道与直道的交界线,是200米赛道上“节奏转换”的生死线。陈娟踩着弯道末端的最后一道切线完成转势,身体倾斜角度在三步之内完成从“弯道对抗姿态”到“直道冲刺姿态”的回正,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她的核心肌群如同精密的弹簧,在姿态回正的瞬间释放出预存的张力,带动下肢蹬地力量骤然提升,脚掌与跑道的接触声从弯道时的“轻踏”变为直道的“重蹬”。
    砰砰砰。
    就好像每一步都像是在赛道上凿出清晰的印记。
    进入直道前半程,陈娟的动作状态堪称完美。她的身体重心略微前倾,却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常规选手加速时常见的“前倾过度导致失衡”的问题。
    头部始终与躯干保持一条直线,视线牢牢锁定终点方向,这种专注的姿态让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更为精准,每一次蹬地、每一次摆臂都精准落在发力节点上。
    她的腿部发力逻辑从弯道的“借势推送”转为“主动爆发”,膝关节与髋关节的伸展幅度同步加大,动作舒展却不失紧凑,仿佛全身的肌肉都在为“前进”这一目标协同工作,没有一丝力量被浪费。
    此时的赛道上,其他选手仍在各自的节奏中追赶。费利克斯处于第三的位置,她的动作显得相对沉稳,没有急于发力,只是默默调整着步频与呼吸的配合,像是在为后续的爆发积蓄能量。
    观众席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以为陈娟会凭借出弯后的强势表现一路领先,没人注意到,处于中间赛道的费利克斯……
    摆臂的力量正在悄然增强。
    脚掌蹬地时的反弹力度也在逐步提升。
    一场无声的反击正在酝酿。
    砰砰砰砰砰。
    直道中段,陈娟的领先优势仍在维持。
    但细心的人能发现,她的动作幅度开始出现细微的变化。
    摆臂时肘关节的弯曲角度比之前略大。
    这是肌肉疲劳的早期信号。
    长时间的高速运动让她的腿部肌肉开始积累乳酸,蹬地时的爆发力虽未明显下降,但发力的连贯性已不如初始阶段,每一步之间的衔接节奏,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滞涩。
    她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呼吸频率悄然加快,腹部肌肉的收缩力度也随之增强。
    试图通过调整呼吸来延缓疲劳的侵袭。
    就在此时,费利克斯的“后程模式”正式启动。
    这位以耐力和后程爆发力著称的选手,像是突然切换了引擎,整个身体的发力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此前沉稳的摆臂瞬间变得极具攻击性,肩关节带动手臂形成更大的摆动半径,每一次摆臂都像是在空气中划开一道裂痕,强大的摆臂力量不仅为身体提供了前进的推力,更带动了躯干的转动,让下肢的蹬地力量得以更高效地传递。
    她的步频没有显著提升,但每一步的蹬地深度都远超之前,脚掌与跑道接触时,能清晰看到地面因受力而产生的轻微凹陷。
    随后在肌肉的强力收缩下。
    身体如同被弹射出的箭。
    向前猛冲。
    费利克斯与陈娟之间的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如果说前半程的追赶还是“稳步缩小”,此刻则变成了“急速逼近”。
    她的身体姿态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因为加速而出现任何失衡,核心肌群的支撑作用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摆臂幅度多大、蹬地力量多强,躯干始终像一根坚固的立柱,将上下肢的力量完美整合。
    观众席上的欢呼声瞬间变了调,原本为陈娟喝彩的人群,开始为费利克斯的强势反击发出惊叹。
    赛道上的氛围陡然变得紧张。
    陈娟感受到了身后的压力,她试图再次提升速度,摆臂的频率更快,蹬地的力度也更大,但无奈……肌肉的疲劳已经无法逆转。
    她的步长开始出现轻微的缩短,每一步前进的距离比之前少了一点。
    而这一点点的差距。
    在费利克斯的强势冲击下。
    被无限放大。
    她的视线依旧紧盯着终点,但眼神中多了一丝焦虑,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
    原本平稳的节奏。
    因为身后的追赶而出现了细微的紊乱。
    距离终点还有五十米,这是200米比赛中最关键的决胜区间。此时的陈娟仍在领先,但费利克斯已经追到了她的侧后方,两人之间的距离不足半米。
    赛道上的风仿佛都变得紧张起来,两人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密集而急促的节奏,敲击着每个人的心脏。
    砰砰砰砰砰。
    费利克斯的动作状态达到了巅峰。
    她的摆臂与蹬地形成了完美的协同,每一次摆臂都恰好配合着蹬地的发力时机,上下肢的力量如同两条汇聚的河流,在躯干处融合成一股强大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