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贵妃10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有万世不移的规矩,前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亡在所谓的祖宗家法上,朱元璋自以为自己将什么都考虑到了,结果最终将下头子孙坑死了!老实说,前明那样的祖制,缝缝补补能混了那么多年,也算奇迹。
    雍正做皇子那会儿就意识到大清也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要不然真的是无百年国运了!他得让底层快活不下去的百姓活下去,要不然的话,他这个皇位就算是坐上了,也是坐在了一个随时可能会喷发的活火山上。
    比起一个随时可能让自己的改革变成笑话的儿子,雍正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延续自己意志的继承人。
    福宜年纪虽然小,却看得很清楚。他这些年读史书读得不少,因为苏茵有意无意地引导,他将历朝历代改革变法的历史都仔细研究了一番,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和前面的张居正变法,哪怕史书上对于这些变法似乎并没有做出什么正面的评价,但是
    在仔细研究过当时的情况还有之后的情况之后,福宜自然认识到,不是王安石、张居正之流故意逆大势而行,实在是当时的情况,已经是危如累卵,当他们主持的新法最终被废弃之后,北宋和前明也走向了陌路。别说什么北宋亡在金人手里,就算那
    会儿没有金人,北宋那会儿也已经遍地都是烽烟,造反的人就像是地里的韭菜,隔了一茬还有一茬。甚至,金人入侵实际上是延续了宋朝的国祚,因为宋朝顺利将矛盾转移成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一些很可能会变成义军领袖的人,却是在国破家
    亡的威胁下,反过来跑去抗金保宋了!
    福宜这几年虽说是在读书,但是,朝堂上的事情,他其实也知道一些,起码明白,外头不像是京城这样岁月静好,作乱的地方不少。上书房其实不会教他们什么满汉之别,但雍正搞的那次与曾静的辩论实在闹得比较大,还刊发了《大义迷觉
    录》,福宜愈发意识到,本朝以小族凌大族统治天下这个事实之下蕴藏的深重危机。
    开国那会儿可以大杀特杀,甚至如今,还在用文字狱之类的名头大开杀戒,但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百姓过不下去的时候,是不会做什么安安饿殍的,只会做奋臂螳螂。就算是死了,也能混几顿饱饭不是!
    所以,福宜是很能理解自家皇阿玛的急迫的,这天下,是真的不改不行了,再不改,那是要亡国的!难不成真指望他们这些生活在温柔富贵乡里的王公贵族回到祖先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中去吗?甚至很可能连这个退路都没有,看朝廷
    怎么对付朱家人的,朱家的宗室,可是杀了一茬又一茬,难道轮到他们爱新觉罗家的时候,别人就会心软吗?
    雍正自然看得出来,福宜的想法是真心的,他是真觉得得改革,虽说他暂时还不知道如今的改革具体应该怎么做,但他却是坚定不移的改革派。而福惠显然是愿意支持福宜的,至于福沛嘛,这小子心思就不在这些事情上头。
    对于福宜有了更深的期望之后,雍正不免就开始为未来打算起来。
    几个孩子还小,他暂时不想表现出太多的另眼相看,毕竟,弘时和弘历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难免他们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起码在福宜真正有了自己的基本盘之前,不能表露出这样的意思来。
    这几年,雍正刻意压制年羹尧,连着年羹尧的旧部岳钟琪,这几年也没捞着什么好,一是曾静这些人跑去鼓动岳钟琪造反,二来就是,雍正需要压制年羹尧在军中的影响力。
    但如今,既然雍正打算培养福宜,那么年羹尧这边,就不能一直压着了,甚至,得让年羹尧在朝堂上有更大的影响力才行。
    年羹尧以前虽然是汉军旗,但足够有出息,他娶的媳妇是明珠的孙女,也就是纳兰容若的女儿,后来原配去世,他又娶了辅国公苏燕的女儿,那是正经的宗女。
    但对于雍正来说,年羹尧如今的权势,作为未来的辅政大臣,还有些不够,得再给他加点码。
    正好准噶尔那边又开始折腾,雍正便又叫年羹尧领兵,为了表现出对年羹尧的看重,雍正还将怡亲王府的一个格格封为和硕格格,嫁给了年羹尧的小儿子,让年家又出了个和硕额驸。
    之前雍正对年羹尧的压制,许多人都看在眼里,如今大家只觉得,应该是西北战局一直不顺,岳钟琪又有谋逆的嫌疑,朝堂上也没什么得力的将领,因此才不得不选择年羹尧为主将,主持西北战事。为了让年羹尧尽心尽力,给年家一点恩典,
    也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这也是思维惯性,就像是康熙年间,谁也没考虑过十四阿哥以下的小阿哥一样,如今大家都很默契地将福宜他们几个归入了小阿哥的行列。再说了,这几个阿哥都没有按照弘字辈的序齿来,只怕雍正原本就想着给这几个儿子一辈子富贵,并未
    有其他心思。
    下一步,雍正就是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