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帮子帝王将相都在寻找什么真爱,实际上,别说雍正已经到了这个年纪,就算年轻那会儿,也没
这个想法!说白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唯有权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情情爱爱的,算得了什么,一朝皇权在手,什么样的美人得不到!若是失去了权柄,那么,哪怕天下第一美人在身边,也不是慰藉,而是祸患!就像是当年那位董鄂妃,
哪怕史书上写得语焉不详,但雍正心里知道,那位的确原本是宗室命妇,就因为被顺治看上了,所以,她的丈夫最后又能如何?
在雍正心里,别说年氏家世出众,娘家得力,光是她给自己生下了三子一女,就是极大的功劳,至于她心里怎么想,又有什么要紧的。
皇后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这事,不免一笑,继而又有些怅然:“是啊,要是我的弘晖还在,比年氏还大一些呢!”她甚至想着,若是弘晖还在,年氏会不会有可能变成自己儿媳妇,这般一想,她都忍不住笑起来。之后看到苏茵的时候,虽说没有
开口揶揄,但对苏茵,却是愈发亲厚了起来。
这边皇后与苏茵的联盟愈发显得坚不可破,而因为各种消息,弄得进退维谷,举止失措的弘时也犯了糊涂。
雍正还是挺看重弘时的,弘时是他唯一一个成年的儿子,自然是得大用的,因此,登基不久,便开始带着弘时参与朝政,原本想着,弘时便是庸碌一些,但是跟着看一看,学一学,总能学到些眉高眼低的。
结果一来二去,弘时没有跟怡亲王走得更近,反倒是被廉亲王给忽悠了过去。
别的也就罢了,论起体察人心,廉亲王是真的挺擅长。雍正定下了秘密立?制度,廉亲王敏锐地感受到了弘时的不满,因此,就用言语将这种不满放大了,让弘时愈发生出了怨愤之心来。
雍正气坏了,你宁可相信你阿玛的政敌,也不相信你阿玛!你跟着老八厮混,有什么好处。
做亲爹的若非到了那个份上,只会觉得是外人带坏了自己儿子,因此,原本就看胤?不满的雍正愈发对他挑剔起来,一年的功夫,雍正已经将胤?身边的诸多党羽贬的贬,流的流,还有一部分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早就立马滑跪了,顺便争先恐
后地将旧主卖了个好价钱。
如今的胤?,也只好在小处恶心雍正了。雍正越是骂,他回头就在弘时那边挑拨离间,各种茶言茶语,弄得弘时愈发心怀怨恨,他年纪又不大,根本不知道掩饰,何况面对的还是戒急用忍了N年的雍正,只叫雍正愈发恨铁不成钢。
原本雍正都想着,这个儿子没出息的话,好歹也是养了这么多年的实质意义上的长子,回头先封个郡王,再叫下一任皇帝加封为亲王,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结果如今瞧着弘时一副全天下都对不起我的模样,雍正顿时就没给他封爵的心思了。也不许他再去前头听政,叫他去上书房念书。
弘时气坏了,他其实就是典型的没有经受过毒打,但凡他见识过当初康熙怎么玩弄一帮儿子的,就知道雍正因为自己儿子少,对他已经很客气了!
但是,光一肚子不满也是无用,他手里无权,也没胆子真的跟亲爹对着干,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回了上书房。
如今尚书房年纪最小的是福宜,另外,雍正还将各家王府年纪差不多的侄子也给提溜进了宫一起读书,另外还有康熙几个年纪还不大的阿哥也混在其中,要不然,这上书房人就太少了一点,连牌桌都支不起来。
弘时被排挤了,他年纪最大,原本也没在上书房读过书,毕竟,雍正登基的时候,他就快二十岁了,这个年纪的时候,他的堂兄弟们好几个都开始办差了。如今他二十出头的年纪,居然又跑回上书房读书,还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模样,一帮半
大的孩子,一部分这个时候还不怎么懂得敬畏权威,另一部分却是人精子,就弘时如今这个样子,只怕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大家都是宗室,怕他作甚。
加上弘历如今已经意识到,弘时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可是前几年就进了上书房,早就跟一帮堂兄弟混熟了,如今还有个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弘昼,同样是个胆大包天的性子,他们两个如今在上书房里头就是孩子王,只要稍微一个暗示,就有一
帮人愿意听从。
当然,这些小屁孩也没搞什么恶作剧,纯粹就是冷暴力,根本不理会弘时,弘时这个年纪,以前读书时候的伴读哈哈珠子早就各自有了前程,不可能再跟着他跑到上书房来读书,被一帮小屁孩孤立之后,他连发火都不知道朝谁发,毕竟,他这
个年纪了,跟下头小的计较,就显得小肚鸡肠,要是还计较不过人家,那就是废物点心了。
弘时当初在王府做三阿哥的时候没受过的委屈,在变成了三皇子的时候,短时间内成倍地砸到了他身上,齐妃理解不了他,她只觉得儿子这么多年在王府好好的,怎么做了皇子反倒是不能讨他皇阿玛的欢心了!她嫌弃儿子不中用,又胡乱出主
意,让他赶紧跟福晋一起,给皇上生个嫡长孙出来,皇上就算是如今看儿子不顺眼,总归看重孙子的吧!不见当初康熙废了太子,还将孙子弘皙留在身边抚养?
福晋是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岳丈写写文章可以,在朝堂上也没真的实权,下头弟弟简直都是讨债的,连着刚进上书房的福宜,看弘时的眼神都像是在看珍兽苑里头的大马猴。
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挫折的弘时已经开始濒临崩溃,但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乃至廉亲王在他逃课出宫喝闷酒的时候,又开始给他灌输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廉亲王拿自己的事情来做比较,他表示,自己做皇阿哥那会儿,也是什么都要上进,他要叫先帝看到自己的好处,看到自己的能干,所以,那会儿,许多难办的差事都被他顶下来了,可最后又如何呢?先帝不说他才具不足,却拿他的生母是辛
者库出身来说话!这简直是笑话,那会儿宫里除了废太子和老十,大多数皇子公主都是包衣妃嫔乃至江南民女所出,辛者库也是内务府的一份子,怎么就卑贱了?
像是现在,弘时面临的就是同样的情况,齐妃就算是抬了旗,本质上还是包衣出身,而且还是包衣里头的汉包衣,若是雍正没有别的选择也就罢了,偏生下头还有个八旗著姓所出的弘历。廉亲王没提福宜他们兄弟几个,毕竟,这几个也太小
了。他们一帮兄弟当初夺嫡的时候,也从来没正眼看过十四阿哥以下的哪些阿哥,便是十四阿哥,其实年纪上头也仅仅就是抓住了夺嫡的尾巴而已。而福宜他们出生的时候,雍正都四十多了。
所以,在廉亲王口中,雍正就是倾向于让母族有个好姓氏的弘历做太子,所以弘时才干什么都不对。
弘时相信了廉亲王的说法,他几乎要崩溃了,他可以忍受因为自己无能,而被自己的皇阿玛放弃,却不能忍受仅仅就是一个出身,一个姓氏就被否决。你要真的瞧不起自家额娘,你当初干什么跟她一下子生了三子一女,还请封她做侧福晋呢?
结果等你当皇帝了,就觉得自己母子不合适了,所以额娘被汉军旗出身的贵妃后来居上,自己也开始动辄得咎,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