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潜伏》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道发生了多少故事。
    说不定这个华人富商,仍然在做地下党呢。
    设计稿一出来,几乎所有人都叫好。李小林道:“没想到余切你还有这样的本事!鲁迅原先就喜欢设计自己的封面,现在你也走上了这一条路。只是这个设计图太复杂,不知道能不能印刷出来。”
    余切道:“我们去试试看吧。”
    交由出版社排版、设计,而后给印刷厂。沪市印刷厂有专门负责做封面的专家,一见到封面便道:“这封面设计的好,信息量很大。过去我们封面上的信息量很少,大多是几何线条来组成,不光是为了简洁美,也是为了控制印刷成本。这本,开辟了新风气。”
    余切问:“那咱们印刷厂有能力印出来吗?”
    “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早能做这些了。您知道西方那些人体画吗?还有美术学院用的教材,医生用的器官图——这都是我们来负责的。印出来纤毫毕现,比照出来还真实。”
    新华印刷厂立下了军令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这个封面设计得尤其好,价格也很贵。新华印刷厂给出的报价不低,于是,沪市文艺出版社来问余切:“是不是去掉咱这个封面,这一张精美的画抵得上十张纸。”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和《小鞋子》在日本出版时面临的情况很相似。上一次的结果证明,读者是完全可以支付这个成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章《潜伏》完(第2/2页)
    但那是日本的读者,他们有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
    大陆的读者能接受吗?
    李小林说:“封面虽好,却和故事无关,而且要多花钱。我原先在沪市戏剧读书的时候,学生们大多不看书的封面,而是把故事内容抄来抄去到处分享,可见大众是不注重封面的。”
    这可错得离谱了。
    李小林毕竟是巴老的女儿,家里面藏书无数,反而没注意到普通人看书的细节。普通人看书,翻来翻去,恨不得把页码都背下来。
    余切当场把原稿压在纸上,订在一起。他举起这本书道:“李小林,你完整的看过一部吗?你知道意犹未尽是怎么一回事吗?”
    写出《潜伏》的余切,如今正是锋芒毕露的时候。《收获》全靠《潜伏》起死回生,十多家出版社围着余切转悠……他一发问,李小林以为余切在责怪他。
    李小林顿时傻眼了,支支吾吾,讲不出什么话。
    余切并没有嘲讽李小林,而是很耐心道:“是这样的:我们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开始的作者、的书名,用指腹摩挲外层的牛皮纸的做工,看看这本有没有写过序言或是后记……有个叫管谟业的作家,原先把《百年孤独》看了许多次,把我写的序也看了许多遍。”
    余切越是说,所有人越是低下头。余切道:“当我们把全部看完之后,合上书,脑海里面回忆情节,睁开眼,就发现了这一本书的封面,上面浓缩了整本书的剧情!这还没完,如果有兴趣学摩斯电码的,再去破译上面的电码,就发现余则成未曾写出的后半生,也在那一句话中了。”
    “买了这一本书,五年、十年后你再看,这都是能有新的细节的。”
    所有人都被说服了。因为余切表明,这个单行本封面本身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漫画家张乐平(《三毛》作者)后来听说这件事情后,说:“余切要是画连环画,画漫画,肯定也是个好手!”
    这是当然了!
    “哐当!哐当!哐当!”
    单行本和新一期《收获》同时印刷。余则成最后的结局飘落在印刷厂的石墨中,从工人们的口中传出,口口相传,整个沪市都知道,深海同志仍然在潜伏,余则成做了个大富商。
    “——《潜伏》都写完啦!”
    消息也飞过了江畔,传到了普东的沪市制片厂宿舍。
    “对!我今天出差,制片厂里面说的都是这件事情。”宫雪对妹妹宫莹道。
    宫莹问:“这是不是马上要拍成电影了?”
    “拍不成!”宫雪摇头,“哪里有钱拍成电视剧,就算是电影,也要拍摄好多部,我们厂都要拍垮!”
    “那难道就这样了?没有编排成话剧,没有出小人书,没有……没有……”
    宫莹一连罗列了许多个没有。
    宫雪道:“当然有了。我听说,央台广播已经接下了这个工作,请来了赵中祥和卢晶——就是新闻里面那两个男女主持来录制,将来还要拿去到前线播放,鼓舞战士们。京城人艺也在琢磨如何来改编,就等余切回首都……这部广受欢迎,好几个出版社都要来发行,连俄文版、日本版也不放过!”
    央台?京城?
    央台的地址可不在沪市啊,那是国字头的天字第一号媒体。宫莹忽然想到,既然已经告一段落,余切岂不是要回首都了吗?
    这个人在小小的制片厂宿舍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