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如何进行文学研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忽然有了八亿家,八亿评论家,因为全国人口剩下的两亿,他们还没有学会书写三千个汉字。”
    余切只能苦笑了:这一场由报告文《人们想要成为余切》引发的文学效应,竟然比他获得芥川奖还要明显。85年正是文学极盛的一年,就算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局外人》这些纯文学也能让读者爱不释卷。
    何况是一个他们能真正参与到讨论的文学?
    文学研究院进修班的学员们被抓壮丁,纷纷来代替余切给读者们回信。那么多的信件,余切一个人是回不过来的。
    余桦、苏彤几个倒是开心,天天不亦乐乎,就像教堂里面的神父,光明正大的看到了很多全国各地的稀奇事儿:什么拿《百年孤独》当小黄书看的;把魔幻现实主义当作yy爽文的……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余切、余切、余切……他们纷纷代替余切回信,一些进修班的作家许多年后仍然记得这一幕,引以为笑谈。
    东城,沙滩北街。
    《文艺报》的主编冯木正在当项目监工,负责监督新起的《文艺报》杂志社的办公楼。这个国内最高的文艺理论期刊,目前和作协、文联等许多组织挤在一起办公,全报上下只有两层楼可用,也没有自己的食堂。
    上一次余切来他们报社拜访,让冯木相当尴尬:余切成名后在哪里都受到优待,但是在他们这里,连吃一口热饭都不行。
    现在这种尴尬终于要结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章《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第2/2页)
    最迟到明年,《文艺报》就能得到搬迁。在领导的关照下,《文艺报》的加刊《文艺理论》成为《内参》一样的读物,每每有什么文学风向,就能通过文章直接传达到上面。
    《人们想要成为余切》也被《文艺报》转载,想必已经有许多首长看过这一篇文章。见识到青年作家的风采。
    一想到这里,冯木心里就十分畅快。
    文学越来越好是十分明显的,有足够多的之后,对于这些的评定也就变得越发重要,于是文艺批评诞生了——评论家的地位也变得重要了。
    余切此人的发达,实在是令大家都有好处。
    “春雨行动”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长达半年的造势,数百万的筹款,几乎让文学家重新赢得了大众的信任,写正在前所未有的成为被尊重的事情。南方的《光明日报》有署名称:“今天的文学不需要救国图存,也不太要做当世警钟……”
    “反映社会思潮变化、见证历史事件……当然也大有用处,但缺少了一些个人的积极性和伟大抱负。”
    “春雨行动,使得文学家们以恰当的影响力,发扬社会的真善美,这实在是不能不被称为是壮举!”
    摸着黝黑的砖瓦墙面,冯木爬上二楼,发觉副主编鲁孙正带着几个编辑看文章。几个人看的格外仔细,脸蛋都通红了,呼吸都快要忘记。
    “你看什么呢?”冯木好奇道。
    鲁孙抬头一看:哟,主编来了。
    顿时就把手上的稿子一扬:《如何进行文学研究》。
    他没有说是余切写的。
    冯木顿时眼睛一眯,一睁:
    这名字取的,不可为不大啊。在论文当中,越是简单的名字,越是代表一些了不得的东西。
    “拿给我看看。”冯木急不可耐。
    他在那托着腮看文章,起初还比较放松,后来忽然忍不住越来越靠近纸张,手指头也伸出来,逐字逐句的盯着,生怕漏了哪一行。
    最后,冯木兴奋的放下稿子:“这是余切写的吧。他最近有这个动机,而且他才有这些用词习惯。他写论文喜欢弄些风趣幽默的话,吸引人看下去,但是,从来也不写的过于复杂……有时他会把经济、人文的引入到文学分析当中来,就像是他以前分析伤痕文那样。”
    “这在其他作家当中,是不多的。只有他这种燕大经济系的作家,才会这么想。”
    鲁孙顿时哈哈大笑:“你猜对了。我始终怀疑他是个理工科的大脑,却偶然做了文学家——他不是语文成绩不好吗?”
    于是,这一篇文章也被发表在《文艺报》上,这一次终于引起了一些反应。由京城师范、燕京大学、文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召开文学研讨会,决定就如何进行理论研究定一个章法。
    如果有可能的话,成立一个编委会,写一份通识教材出来。既可以用作中文系的学习读物,也可以用来给普通读者作为爱好来学习。
    这不就是余切在文学研究所当教师天天讲的东西嘛。
    许多大佬挂名过很多专业教材,这些教材尽管不一定是大佬独立所作,但其中的核心理论,一定和大佬们的成就有关。
    会议召开之后,余切即被定为编委会成员之一。这一次的编委会包括十多个成员,以巴老为首的殿堂级作家均在编委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