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潜伏》发表(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一期卖两块钱。
    一本16开的《收获》杂志在84年需要卖1块钱一本,85年涨价到1块2,因为均价极高,通过价格事实上做了读者筛选,余桦评价这本杂志是他“心目中最好的纯文学杂志”。即便是《十月》反超《收获》的现在,余桦还是这么认为。
    为啥?
    无他,太贵了。这本杂志在八十年代卖出了“沪爷价”。
    价格在此时,起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区分作用。这代表读者为了家的故事,真的放弃了吃两斤肉。
    余桦相信没有什么比这种“抉择”,更能够代表的质量了。
    ——————
    沪市新华印刷厂是《收获》杂志的指定印刷厂,在印刷厂中,工人们总是能提前两三天看到内容。
    怎么看?
    其实不容易看。
    16开的杂志排版好之后,根据这个排版来印刷文字。因为用到的纸张实际上是16开的两倍,所以会有两个不同页数的故事在纸张上。
    比如,印刷厂工人小刘看到一本杂志《大众电影》的一页纸,可能左边写的是阿拉伯数字“2”,上面是外国电影《末代皇帝》的照片,右边是数字“29”,上面是陈小旭在《红楼梦》上的个人肖像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章《潜伏》发表(改)(第2/2页)
    15张这样的纸按照顺序跌在一块儿,扣上,装订好,再码开,那就是“1/2/3/4/5……”这样了。
    简而言之,单看你手里面的那一页纸,这一页和另一页是不相关的。
    你要看故事的话,就只能看一半。
    所以,大部分工人们都不感兴趣,只当是打发时间的消遣读物。除非有个神作,你跳着看任何一页,都能让你抓心挠肝,把硬记下来,跟拼图一样把全文最后怼出来。
    今天似乎不一样了。
    杨浦西南,大联路130号,数万平方米的国内最大印刷厂正在运行,场内机器声音轰鸣,同时进行制版、零件印刷、装订和修制等多个流程。
    负责监督印刷的老吴很高兴:厂里面印刷数量创了新高,把临近城市的印刷厂的活儿也抢过来了。
    真要是市场经济了,咱沪市厂肯定是不会垮的。
    老吴哼着歌,慢悠悠的晃荡,检查印刷组的工作。
    忽然,眼睛尖利的他看向一处:“不许怠工,坐着干什么?”
    “呢。”
    老吴凑上前去瞄了一眼:“这是……《收获》?”
    “嗯,可不是?”
    “《收获》有啥可看的,都昨日黄花了,现在流行的是《人民文学》,是《十月》,咱《收获》还是一些老八股,看看得了,赶紧干活儿!”
    “你说的也是!”
    被批评的工人,不情不愿的开始干活儿了。
    但是,随着新的一页印过来,老吴忽然发觉,这条生产线上,所有人都跟着了魔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飘过去的纸。
    “你们都在呢!今天怎么了!”老吴忍不了了。
    大家很委屈:“不是,这……”
    “这怎么了?”
    没人答得出来。
    老吴只能自个儿窜上去,跟着送过来的印刷纸跑,他打眼一看,抓住几个关键词:
    军统。
    地下党。
    刺杀。
    中央大学女大学生。
    ……
    不是,哥们?
    他眼睛也瞪直了。
    ————————
    九月十号,《收获》这一期正式发布,比平时稍微晚一些。
    读者们看到,这一期封面就俩大字“潜伏”,仅次于《收获》两字,而且呢,后边儿还跟了差不多大小的“余切”两个字。
    余切又写新了!
    沪市本地的读者最先接触到这一,看后直接陷入到疯狂。
    没啥红色不红色的,主要是故事太刺激了,太有意思了!
    原来做地下党是这么一回事,没有主角光环,没有伟光正,一个谨小慎微的小人物,在特务窝里面刷怪练级,想办法传递消息。说错了一个字,漏了一个细节,就要用自己的命,或者同志的命来偿还!
    余则成一开始是绝对的小人物,文艺青年,对政治格外天真,甚至远不如他的女朋友左蓝,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却逐渐成为一个顽强的战士,真正为人民而非是他的小家做出贡献。
    我们人人都可以是余则成。
    沪市制片厂有几朵金花,对余切的格外关注。这是个由宫雪、宫莹姐妹俩组织的读书会,专门看一些鸡汤性质的东西,如今已经吸引到吴海雁、赵婧等女演员加入。
    这些女演员看完之后,那是嗷嗷狂哭。纷纷在现场发表自己的看法。
    宫雪对其中某一情节特有感触:“余则成是一个战争年代的普通人,时局逼迫他成为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