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官与贼,正与邪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吴摇凰扑哧一笑道:“苏公子不是明知故问么,你们一行七人,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看就不是寻常之辈,虽然还有三位女眷,那个姓温的小娘子也是功夫高深之人,虽然那两位女眷不会功夫,但这三位女眷却一个个国色天香、倾城之貌......”
    她又抛了个媚眼给苏凌道:“再加上你们二位公子,更是丰神俊逸,潇洒倜傥,所以,奴家见到你们之后,便已然料定你们绝非寻常之人......”
    苏凌淡淡一笑道:“吴姑娘,你这话我......
    ###第五十七章:变革之风
    ####一、农业改革的深入与推广
    “耕田免税”政策推行数月后,大晋各地的土地开始焕发新的生机。荒芜的田野逐渐被翻新,农民们重新拾起锄头,在田间辛勤劳作。然而,萧景言深知,仅靠免税政策无法彻底解决农业困境。他召集张良、陈曦以及多位农官共同商议,决定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
    首先,他们借鉴东越地区成功经验,将水轮车技术推广至全国。为了确保这一创新工具能够惠及更多农户,朝廷出资设立“农机工坊”,专门负责制造和维修水轮车等机械设备,并以低廉价格出售给农民。同时,还派遣技术人员下乡指导使用方法,帮助农民快速掌握新技术。
    其次,针对部分地区土壤贫瘠的问题,张良提出了一项名为“肥土计划”的方案。该计划旨在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施用有机肥料等方式改良土地质量。为鼓励农民参与,政府提供种子补贴和技术支持,使得许多原本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得以恢复生产力。
    此外,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萧景言下令建立粮食储备体系。每县设置粮仓,要求按一定比例征收余粮作为应急储备。一旦发生旱涝灾害,这些储备粮可以迅速分发给受灾群众,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二、商业繁荣与市井百态
    随着边境贸易的开放,大晋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各大城市中,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从北方草原的皮毛到南方海域的珍珠,无不吸引着往来客商的目光。尤其是长安城内的“万国街”,更是成为各国商人交流的重要场所。
    李昊在一次巡视市场时注意到,虽然贸易规模扩大了,但市场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交易纠纷频发等。于是,他向萧景言建议成立专门的市场监管机构??“商政司”。此机构职责包括审核商户资质、监督商品质量、调解买卖争端等。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商政司”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赢得了商贾们的广泛认可。
    与此同时,民间手工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例如,一位名叫赵青的陶艺师创作的青瓷花瓶,因其造型优美、釉色晶莹而备受赞誉,甚至成为某些外国贵族收藏的对象。类似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激发了更多工匠追求卓越的热情。
    ####三、军事改革的新方向
    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萧景言并未放松对军队建设的关注。他意识到,未来的战争将更加注重速度与灵活性,传统的重装步兵战术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此,他命令李昊着手研究新型作战方式。
    李昊结合自身实战经验,提出了“轻骑突袭”战略理念。这种战术强调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在战场上快速穿插、分割敌人阵型,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为了验证这一理论,他组织了一场模拟演练,结果证明,采用新战术的小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击溃数量占优的敌军。
    除了战术层面的改进,装备更新同样受到重视。张良提议引入火药武器的研发工作,他认为这将是改变战争格局的关键因素。经过多次试验,一种简易火铳终于问世。虽然射程有限且精度不高,但它足以震慑敌方士气。李昊亲自率领部队进行训练,逐步熟悉这种新型武器的操作要领。
    ####四、文化交融中的冲突与融合
    乌兰主持的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伴随着一定的矛盾与挑战。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确实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部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人群对此感到不安,担心外来文化会侵蚀本土价值观。
    面对这种情况,乌兰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她邀请本地学者与外国专家展开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实现文化共存。例如,在一次关于音乐艺术的研讨会上,来自西域的琴师展示了独特的弹奏技巧,而大晋乐师则分享了古筝演奏的传统韵味。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创造出一种融合两种风格的新曲目。
    此外,乌兰还倡导举办跨文化交流节庆活动。每年春秋两季,各城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展示本国特色的同时,也欢迎其他国家的朋友参与其中。这种形式既增强了民众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又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