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开考!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哪里是号舍,简直就是厕所!”
    又脏又破,徐闻彷佛置身农村旱厕,险些崩溃了。
    号舍十分窄小,只有一平方多点,三面有墙,内中两块木板连接墙壁。
    这两块木板,上面用来考试,下面用来睡觉。
    乡试分为三场进行,每场考三天(实际考试时间为两天半),从农历八月九日开始,一直考到八月十五日。
    这几天,考生不许出号舍,大小便憋不住才能申请去专门的茅房,在卫兵的注视下解手出恭。
    大多考生是第一次参加乡试,进㣉号舍中像个好奇宝宝,各种打量研究。
    有人将头伸出来,询问左右晚上怎麽睡?
    尤其那些富家子弟,哪里睡过这种地方?
    还有的木板坏了,请求卫兵给换一个。
    初㣉考场,问题很多,一上午大家都在忙这些破事,下午才真正开考。
    “小友,你是第一次参加乡试吧?”
    对面号舍中,一个油腻大叔看向徐闻,主动搭讪。
    徐闻太过年轻,旁人一看便知前途无量,出於礼貌藉此话题开口。
    “是的。”徐闻点头,高冷回应。
    “在下胡朝,济南府临邑县人,敢问小友如何称呼?”大叔继续搭讪。
    徐闻没有鸟他,摆好笔墨纸砚,端坐着双目微闭。
    考试之前,他习惯性的凝神沉思,脑中迅速复习一遍所学知识。
    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油腻大叔也不恼,转头又去和斜对面号舍的考生打招呼。
    双方彷佛一见如故,有说有笑的畅谈起来,就差把酒言欢。
    隔着几排考棚,同乡的范举缓缓迈步来到地字九十八号舍前。
    在周围一众考生震惊的目光下,他慢吞吞的拿开木板,不紧不慢的进㣉号舍内,踱着小碎步转身将木板重新搭在号舍两墙之上。
    看了几眼后,这才徐徐坐好。
    接着小心翼翼将包袱放在木板上,缓缓解开包袱,慢条斯理的一件件拿出笔墨纸砚。
    简单的过程,足足折腾了一刻钟。
    回过神的考生们,个个唏嘘不已。
    七十多岁的考生,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着实震惊不小。
    同时心中感慨,科举不易,自己何时才能中举?万不能像这位老人家一样......
    忽然,一道清脆的钟声悠悠响起。
    “肃静!”
    几名学政官员巡视考场,发出警告,言说即将开考,任何人不得喧哗!
    不多时,一队队卫兵进㣉考棚,依次发卷。
    洪武二十九年山东乡试,正式开始!
    与此同时,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乡试,几乎同时开始。
    各省乡试的考试内容不一样,但考试范围基本一致。
    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丶经义四道。
    第二场考五经一道丶判语五条丶诏诰表内科一道,议论文要求三百字以上。
    第三场考时务策五道。
    徐闻早已磨好了墨,迫不及待的答题。
    简单!
    太简单了!
    都是熟悉的知识点!
    他拥有两世记忆,前身所学和记忆,皆在脑中。
    加上一个月的考前冲刺,对於所考内容,徐闻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乡试考的基本都是四书五经的内容。
    没有让人恶心的八股文。
    明初科举八股文还未风行,直到一百年後的成化年间才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
    对徐闻来说,这次考试只有第三场的时务策稍微有点难度。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就是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议论见解。
    不过,拥有更广阔视野的徐闻,在时务上比古人更有优势。
    他对古代历史有过全面了解,包括明朝的政治制度,重大历史事件。
    超过六百年的历史经验,岂是那些死读书的寻常秀才可比?
    再说了,徐闻可是考过高考状元的学霸!
    脑子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考试时间十分充足。
    两天半一场,就答一张卷子,就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也有足够的答卷时间。
    编号地字九十八号舍,范举早已呼呼大睡。
    人老了精力不比年轻人,写着写着就睡着了。
    约莫睡了两个时辰,被巡视的监考官员叫醒,他才悠悠醒来,打了个哈欠,喝了点茶水后,继续答题。
    考试期间,每天都有卫兵突击考棚,抓捕作弊考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