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雷火铸身,炼皮极境!(5400)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过天地自然、世情人心的砥砺,才能得来。
    不错,这种地方、这种天气,正好适合练拳。
    徐行深吸一口气,迎着狂风暴雨,打起来雷彬“绵张短打”册子中所记载的七十二手。
    其人身形横斜腾挪,盘转旋动,手随步动,披削、劈砍、提冲,肩窝内陷如坑,肌肤浮起一抹极淡的青黑色。
    徐行自得到三丰血经后,便一直想要参悟其中奥义。
    可这两本经书中,多用丹道中的隐语遮掩,徐行虽然因自家叔父之故,也算饱读诗书,但还是难解其中真意。
    不过,虽然读不懂内容,他却能通过宗师层次的拳术境界,感悟到这上面每个字形,一笔一划中所蕴含的深邃意味。
    这种属于道门拳术的意味,正好可以拿来磨砺徐行的拳意,为他的宗师拳势增添威力,也能令他的精神更加敏锐,对天地的感悟更加深刻。
    踏破生死玄关,气血贯通天庭后,徐行的精神敏锐程度,本就胜过同辈宗师。
    如今又得了这般磨砺,那种冥冥中的感应,更是强盛。
    就连每日能够凝聚镜影的次数,也增加了一次,由三次变成四次,推演武学的效率比以往高出数成。
    所以,虽然暴雨天象每时每刻都在演变,徐行也能捕捉到那一缕若隐若现的节奏,将自身的气血运转与之共鸣,筋骨应和滚滚雷鸣,脏腑鼓动,震荡出声。
    纵然徐行并未刻意用劲,只是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演武。
    可他周身雨水,仍是被这种震荡一扫而空,在漫天风雨中,打出个白茫茫的“无雨地带”。
    世人都知道,想要武叩仙门,须得躯壳与精神,都臻至无垢无漏之境。
    肉身为阳之实极,要成“见神不坏”,精神为阴之虚极,能得“打破虚空”。
    二者合一,才是完整的武道人仙。
    要通过何种路径,将肉身修炼到见神不坏的境界,历代武人们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武当为代表的道门拳法,将丹道与拳术结合,是要运水谷精微,化合营卫,达到汞髓银浆的地步,最后凝练生机为一点,逆反先天。
    故而此道名为“玉液还丹”。
    以少林为代表的佛门武功,则是要通过诸多秘传手段,刺激人体潜能,化腐朽为神奇,将肉身练出种种异相,成为不腐不坏的金身。
    所以此道名为“实金刚相”。
    精神上的修行则更为虚无缥缈,根本没有一条具有普适性的道路。
    历代宗师只能将打破虚空之前的精神境界,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也是最基础的,叫做借相。
    拳法中的借相之法,便是用精神意念来催眠自己,激发人体潜能,从而打出更强的拳。
    这种方法,也被称作神打。
    但想要成就宗师,拳师就要诚于己身、诚于拳术,否则便不能人与拳印,凝练属于自己的拳势。
    这便是第二个境界,也即是所谓的至诚之道。
    所以,宗师的拳术境界,又叫做“至诚而神”,意为无需借相请神,对自己足够精诚,自然就会化作主宰己身的神明。
    第三个境界,也是至诚之道的变化。
    宗师的“人与拳印”,本质上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去汲取感动,提炼出真实不虚的力量,来加强拳势。
    想更进一步,则要拳与天印。
    这种境界不是依靠苦练就成就,而是要从天地自然中攫取足够多的感悟。
    如此,拳师才能把握住人身、天地间那一线若有若无的联系,将心意弥散出去,与周身天地联系。
    这也被称为“返照虚空”。
    所谓打破虚空,也即是要先将心意弥散开来,映照虚空,然后才能图谋“打破”二字。
    徐行的“至诚如神”虽还未臻至顶峰,却已在这种机缘巧合中,触摸到了一线“返照虚空”之秘。
    而且,尽管手边没有佛道两家的拳术秘籍,可徐行跻身宗师后,对“见神不坏”之境界,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四炼大成时,徐行本以为,自己在皮肉筋骨的修行上,已然接近圆满。
    但成就宗师,又觉醒石镜后,徐行却在一次次不要命的修行推演中,逐渐发现,自己在细节上的功夫,还差得很多。
    无论是炼皮、炼肉、炼筋、炼骨,都有缺陷可以弥补。
    武行皆知,皮肉筋骨四炼,虽然名称相同,但各家手段不同,最终炼身成功后,呈现的效果也不同。
    譬如徐行以前炼皮,用的是跟鹰爪配套的“铁布衫”功夫,练到最高境界,一运劲周身便会青黑一片,如铁衣罩身。
    而绵张短打用来炼皮的手法,则是要将皮膜练得犹如莲叶一般,净无瑕秽,达到“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的地步。
    而这种炼身大成,一旦成就,除非年老体衰,便不会退转,自然也不存在改弦更张的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