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好菜不怕晚(6k求订)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因为遗产争夺的关系,李容真和李在荣的关系不是不好,而是非常的紧张。
    其实李容真的野心也没有大到吞并整个三星集团,因为她知道三星集团实质上并不属于李氏。
    她只希望能在三星集团中获得一定的决策...
    吕若琳的项目在南亚地区逐渐显现出深远的影响,她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她决定将目光投向非洲东部的肯尼亚。与南亚不同,这里的教育资源更加匮乏,许多女孩甚至无法完成小学教育。为了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吕若琳特意邀请了熟悉当地情况的合作伙伴加入团队,并着手设计一套更适合非洲环境的教育计划。
    首先,吕若琳与一家肯尼亚的科技初创公司达成合作。这家公司专注于开发低成本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课程资源。吕若琳意识到,这种技术驱动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学校体系的不足,尤其是对于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地理位置偏远而无法入学的女孩来说。于是,她提出了一项名为“数字桥梁”的倡议,旨在为符合条件的女孩免费提供设备和网络连接,并由专业教师录制涵盖科学、数学以及职业技能的课程内容。
    与此同时,吕若琳还注意到,仅仅提供教育机会是不够的,这些女孩需要实际的职业技能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为此,她联系了一家跨国电子商务企业,说服他们设立一个专门针对非洲女性的培训项目。该项目不仅教授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营销技巧,还会帮助参与者创建自己的线上商店,销售手工艺品或其他本地特色产品。这样一来,女孩们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在全球市场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然而,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社区领袖对吕若琳的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让女孩接受高等教育会破坏传统的家庭结构。面对这样的阻力,吕若琳再次运用她在南亚积累的经验,组织了一系列公开讲座和对话活动,邀请成功转型的女性企业家现身说法,用真实的案例证明教育和职业发展并不会削弱家庭纽带,反而会让整个家庭受益。
    其中一位名叫露丝的年轻母亲的故事尤其打动人心。露丝原本是一名全职主妇,在参加吕若琳的培训项目后,学会了使用社交媒体推广自己的手工编织品。短短一年内,她的生意迅速扩大,不仅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还雇佣了另外三名女性员工。“我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的依靠,”露丝在一次分享会上说道,“感谢这个项目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吕若琳发现,单靠外部支持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她鼓励当地的年轻女性参与到项目的管理和运营中来,培养她们的领导能力。例如,她挑选了几位表现突出的学员,安排她们接受管理学和财务知识的进一步深造,然后返回社区担任导师或项目经理。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不仅增强了项目的适应性,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本土人才的力量。
    另一边,吕婉婷在乌干达的再生农业项目也迎来了新的突破。她意识到,虽然“绿色韧性”计划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彻底解决小农户面临的困境,还需要引入更多创新的技术手段。于是,她与一家欧洲的农业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研发了一种智能化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预报自动调节用水量,从而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套系统的推广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除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外,它还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干旱问题。为了让农民更容易接受新技术,吕婉婷特别设计了一套简单的用户界面,并制作了多语言教程视频。此外,她还组织了一场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营,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代表参与,亲身体验智能灌溉系统的便利性和效果。
    一位名叫约瑟夫的农民在培训结束后兴奋地表示:“以前我们总是担心下雨太少或者太多,但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水量,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了!”他还补充道,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他的水费支出比以往降低了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吕婉婷也开始探索如何将再生农业的理念融入城市环境中。她注意到,随着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和环保议题。因此,她发起了一项名为“都市农场”的试点项目,在城市的空闲土地上建立微型菜园,鼓励市民种植蔬菜和水果。这些菜园不仅为社区提供了新鲜食材,也成为邻里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为了让项目更具吸引力,吕婉婷还推出了一个积分奖励机制:参与者可以通过定期维护菜园、分享收获成果等方式积累积分,最终兑换成购物券或其他实物奖励。这种激励措施吸引了大量家庭踊跃报名,甚至连一些原本对农业毫无兴趣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