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出游·布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好的秋海棠和玉簪花,外面的田地上有活水洼子,有挖的荷塘,小山坡上还有石榴林和竹林……精致雅巧处是万万比不上这里的花园景物的,只不过地方大些儿,亦有点子野趣。”
    宝钗笑道:“清幽自然的方好。”
    还是她懂得多些,因奇道:“你方才说活水洼子,难道这螃蟹真是你家庄上自产的吗?”
    这些女孩子都是深闺小姐,都不懂这些,就是迎春和黛玉,她二人每读邸报和些杂书,其间也不乏两本农书,却也不知道这螃蟹怎么养出来的。
    因此大家都问这里面有什么说头。
    宝钗笑道:“我也是听说的,我家有个伙计在胜芳有几亩田地,正产螃蟹,京中谓之胜芳蟹——这螃蟹却不是本地河里生的,而是当地的田地通着西淀水,这白洋淀又通着津海河,是海里的螃蟹溯游回的。夏末初秋,那西淀里的水变少了,就有许多螃蟹爬出来到他们的高粱地里吃高粱,过一旬日,螃蟹肥了便捉蟹为生。”
    其实此时南北的螃蟹都不是人工养的,往往是湖河里野产的。杜云安家的庄子听闻在西山附近,那里哪儿来的产螃蟹的湖泊河流,都是山泉一类的泉眼溪流。
    是以宝钗才吃惊呢,她本以为是杜家从别处买来的,不过是庄子送进来,便借个名头。
    杜云安笑笑,她上辈子曾在盘锦出差半年,后来连出差的公事都忘得七七八八,却仍深深记得当地盘锦蟹和盘锦大米。盘锦蟹虽是借渤海使螃蟹“海水中生、淡水里长”,但其实养殖规模扩大后,附近的地方开始稻田养蟹,杜云安租住的那户老乡便是当地稻田养蟹的好手,老乡志向远大,最爱跟人唠“蟹经”——杜云安为着他家做饭的好手艺,在他一家子儿女孙子耳朵都生茧子的情况下,不得不接棒做聆听乖孙女状,才学了一肚子理论。
    其实宝钗的这话是一知半解,她家庄子上的螃蟹不是生在那处活水的水洼子里,而是在水稻田里,杜云安牢记老乡说的水稻行距要大,蟹苗要稀,早放精养,梗上种豆……才能蟹肥稻壮。许是因那处庄子两面有山,气候条件实在不错,今年闹着顽似的只试了十亩地,就得了这样的收获,把杜仲也惊着了。
    幸好当初别院附近的庄田都是买的家下人打理的,若不然得引的不少注意。因那不仅总得了估算得有两百多斤的螃蟹,连水稻也并未因种得稀而减产,甚至居然跟上田相当,亩产约有二百多斤稻谷,连田埂上的黄豆每亩也收了二十斤上下。杜仲宋辰因此商量一番,今后杜家的庄子都只用两家买来的人口,才好任云安施为,而本庄原有的佃户都迁到相邻宋辰和陈师傅的庄上去。
    因杜云安那些个生财的想头,所有的佃户都额外有笔不错的进项,况且东家仁慈,在直隶佃户交租多比其他各省高的情形下,也只按皇朝早年时兴的五成计算,而且佃契上也并无“不拘丰歉”的苛刻条款——因此三个庄子上的佃户对这番变动并无不满。更多壮劳力不丰的佃农家体会到精细侍弄田地及从山林野地里采摘加工的好处,亦有主动来改佃契要租小些儿的土地的。
    “是庄子上产的,只是大小参差,远不及胜芳蟹。”云安笑道。本也就是挑了肥的最好的送来的。
    “因这股活水,又挖出个荷塘来,也种了些菱角鸡头,只是长得不好。”
    众姊妹都笑:“吃了你家庄子的甜瓜西瓜,还有那么大的石榴,只料想不到原来那里也有养不好的东西。”
    宝钗因问:“那里物产都比别处早熟些儿,你可知是什么缘故?”
    云安摇头笑道:“我其实自己都没去过。只是听我哥哥说庄上有位极通农事的老人家,原是因黄河水患逃难来的,我哥哥见他捏一把土就知道肥薄适种,就将庄上的农事给他管,这位老人家因此很感激,便用各样的方法来侍弄田地庄稼。”这深藏功与名的老农就是她自己了,不过这种瓜果能早些时候成熟一是赖她肚子里的那点先进见识,二则是因这庄子地势好气候好。庄上自家的庄丁的确是从官牙人那里买下的难民,这些人背井离乡不熟悉本地情况,杜仲师兄弟挑人也谨慎,待之又厚道,所以并不会乱说。
    “你们都成论农经的‘司事大人了’!”惜春笑道:“安姐姐,你说说有什么好顽的?”惜春爱画,府里景色再好也是人工雕琢,不如自然的灵气,更能拨动画者的心。
    ……
    能够出门去游玩,三春比其他姊妹更欣喜,如宝钗黛玉这等从前还能出门,三春姊妹却是少有机会迈出荣国府的二门。尤其惜春年纪小,更是兴致极高,白日里缠着几个姐姐说话还不足,当晚连露微堂也不回了,只要跟着迎春同睡。
    这晚,李纨在露微堂中未等到惜春回来,反而是入画回来告诉她,说四姑娘在平明楼跟二姑娘住下了。
    李纨出了一会神,好一时才长叹一声儿。
    李纨的丫头素云见状,便乍着胆子劝道:“现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