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冠以大棋士之名(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以明发起了一场跨国围棋文化研讨会,邀请来自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的专家齐聚杭州。他们在西湖边的一座古色古香的茶馆中展开讨论,窗外细雨绵绵,室内茶香袅袅。
    “围棋是一种东方哲学的体现。”一位日本学者说道,“但在西方,人们更注重个人表达和自由意志,这是否会影响围棋的传播?”
    “不一定。”苏以明接过话头,“围棋的规则是统一的,但它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在日本,它是禅意的象征;在韩国,它是竞技的巅峰;在欧洲,它可以是探索自我认知的工具。”
    一位法国心理学家点头表示赞同:“围棋让我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内心,它像一场没有语言的冥想。”
    经过三天的深入交流,各国代表达成共识:将以“围棋+文化”为核心,打造一系列本地化课程,既保留围棋的本源精神,又融入当地文化特色。
    这次会议不仅推动了围棋的国际化发展,也让苏以明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真正的文化交流,不是输出,而是共鸣。
    ---
    ####91.落子无悔:人生的每一次选择
    时间悄然流转,转眼间,已是深秋。
    苏以明站在实验室的露台上,手中握着一枚黑子。夜风拂面,远处的城市灯火如繁星点点,宛如一盘尚未终局的棋。
    他想起这些年走过的路:从最初那个在公园里与老人对弈的少年,到如今推动围棋走向世界舞台的探索者;从一个单纯热爱围棋的人,成长为用科技、文化、生态重新定义围棋意义的实践者。
    “人生如棋。”他轻声自语,“每一步都不可逆,但正因为如此,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打开一看,是一条来自“GoMind”团队的消息:
    【用户留言】
    “谢谢你们创造了这个AI老师。我现在已经能独立下一盘完整的棋了。虽然我还不会赢很多,但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
    苏以明看着这条留言,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用户的反馈,更是围棋精神的真实写照。
    “落子无悔。”他将那枚黑子轻轻放在掌心,仿佛握住了整个世界的重量。
    远方,天边泛起第一缕晨光。新的一天,开始了。
    ####92.棋心不改:传承与创新的交汇点
    清晨的北京,阳光透过薄雾洒落在“围棋未来实验室”的玻璃幕墙上。苏以明站在窗前,手中握着一枚棋子,目光却穿越了眼前的高楼林立,仿佛回到了童年时那个小巷深处的棋摊。
    那里,是他与围棋初遇的地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张斑驳的木桌,两副旧棋盘,几个孩子围坐一圈,听他讲述“金角银边草肚皮”的道理。那时候的苏以明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站上国际讲坛,与各国专家探讨围棋如何改变世界。
    但无论走多远,他始终记得老者临终前对他说的一句话:“围棋不是赢来的,是修来的。”
    这句话如今被刻在“GoMind”系统的首页界面,作为每一位用户初次登录时看到的第一条提示语。它不仅是一句格言,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苏老师。”助理轻轻敲门,“‘GoMind’青少年版的更新已经完成,您要不要再看一遍?”
    苏以明点头,走进会议室。屏幕上显示出的是一个全新的交互式教学模块??“棋路人生”。它不再只是单纯的下棋练习,而是结合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落子背后的意义。
    比如,在“家庭责任”主题中,AI会模拟一场关于时间管理的对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中做出取舍;在“社会协作”模块中,则通过双人合作制棋局,训练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
    “这不仅仅是教围棋。”苏以明看着屏幕,语气坚定,“这是在用围棋教做人。”
    会议结束后,他独自来到实验室一角的“记忆墙”。那上面贴满了这些年收集到的照片、信件和手稿??有来自盲童的感谢信,有外国大使赛后写下的感言,还有学生们在生态围棋课上的笔记。
    其中一张纸条引起他的注意:“苏老师,我以前总觉得下棋就是比谁更聪明,但现在我知道了,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赢了多少,而是让别人也能变得更好。”
    他轻笑了一下,将这张纸条重新压平,小心翼翼地夹进一本记录本里。
    “传承,不是把技艺复制下去,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颗棋子。”他低声说道。
    ---
    ####93.棋盘之外:科技与人文的交响曲
    傍晚时分,苏以明受邀前往清华大学参加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的学术论坛。这次的主题是“科技是否正在消解人文价值”。
    “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主持人开场说道,“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忧,科技是否会让我们失去人性,失去情感,甚至失去文化本身。”
    轮到苏以明发言时,他没有直接回应问题,而是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调出一段视频。
    画面中,一位年迈的日本老人正在与“GoMind”进行一局对弈。AI的落子速度很慢,仿佛在等待对方思考。而每当老人犹豫时,系统都会给出温和的提示:“您可以试试这个方向。”
    “这是去年我们在东京举办的一场‘跨代围棋交流会’。”苏以明解释道,“这位老人曾是昭和时代的业余高手,而AI,是这个时代最前沿的技术代表。”
    “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AI并没有追求胜利,而是在陪伴。它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去适应老人的思维模式,就像一个真正的对手,也像一个真正的朋友。”
    全场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科技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替代,而是增强。”苏以明继续说道,“它可以放大我们的智慧,也可以放大我们的情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使用它。”
    一位年轻的学生举手提问:“那您觉得,未来的围棋,会不会变成完全由AI主导的游戏?”
    苏以明摇头:“不会。因为围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需要它。我们需要它来理解彼此,理解世界,甚至理解我们自己。”
    他顿了顿,补充道:“AI可以计算千万种可能,但它无法体会那一瞬间的心跳加速,也无法感受胜利后的喜悦或失败后的沉思。这些,才是围棋真正的魅力。”
    讲座结束时,夜色已深。苏以明走出礼堂,抬头望向星空,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宁静。
    他知道,这场关于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