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存在的偏差评估体系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究后,研究组织发现带质量粒子的轨迹和模拟轨迹存在偏差。
    电磁能量耗损,是根据粒子对撞带来的电磁辐射以及遗留能量计算出来的。
    两个现象和模拟情况偏差很小,只有进行超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并进行非常精确地计算才能够分析检测出来。
    另外,偏差也有很多解释。
    最初的解释都是外在干扰,即便只是声音的干扰,也能影响到检测结果。
    其他解释还包括‘质量和能量的计算偏差’。
    粒子束的碰撞会产生能量,而能量具有传递性质,实验中对比初始和最终结果,存在粒子轨迹和能量的偏差也很正常。
    源点论对此的解析是,电磁力和其他力之间产生了关联。
    这个观点最初完全不被接受。
    传统物理学认为,四大力是宇宙中的基础力,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任何联系。
    伴随着‘源点论’影响力的扩大,有更多人参与到理论塑造工作中,源点论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就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
    源点论的吸引力,主要在于突破了物理瓶颈,给技术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
    张硕跟着导师胡建接触源点论,后来则深深的为其中的数学逻辑所着迷。
    在进行深入研究后,他对源点论深信不疑,科研目标就放在完善和验证理论上。
    现在进行的也是粒子对撞实验,目标是测定粒子的量子态特性,需要多次进行重复性实验,积累到量变产生质变的程度。
    他们参与的只是研究过程中的一次小实验,但不管实验规模再小、强度再低,基础都是进行粒子对撞,并通过数据监测来分析研究微观物理现象。
    “大型粒子对撞实验,会存在轨迹偏移和电磁能量损耗现象,小型的粒子对撞实验,肯定也有同样的现象,只是信号微弱到检测不到。”
    “或许偏差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测定?能用什么手段呢?”
    张硕思考着。
    前世粒子对撞实验的偏差测定,使用的是有一种名为‘Lbnt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碰撞现象的模拟偏差问题。
    ‘Lbnt分析法’,不止可以用来研究粒子对撞,还可以用来研究宏观世界的现象,比如爆炸、撞击、火山喷发,等等。
    “‘Lbnt分析法’太复杂了,短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出来。”
    “这次实验的数据规模也不大,或许可以找覆盖式的分析方法?”
    “如果从中心的数据出发,做锚点进行连线分析,计算量只会多几倍,但因为计算简单、数据规模也不大,使用超级计算机运行一段时间能完成。”
    张硕思考着,写起了分析方法。
    在画了个几个算法框架后,他忽然想到了科研辅助系统,试着建立了个研究任务--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中心锚点连线分析数据模拟偏差(难度评估:C)。】
    【进度:0.203%。】
    (任务可取消,当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0。)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100。)
    【科研币:1。】
    “C级?”
    “有这么高?”
    “中心锚点连线的方法,即便是设计主程序的难度也不高,难点应该在于……偏差评估体系?”
    “这个世界没有偏差评估体系,所以……”
    “把知识拿过来用,也能算作是我自己的研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