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后续封赏实学领袖,贾琏归京贾母辞世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4章后续封赏实学领袖,贾琏归京贾母辞世
    在两三年后,贾璋治理黄淮的成效才彻底显现于世。
    因为贾璋修建遥堤、闸坝、堰口,束水冲沙入海的举措,黄淮河水自然就安流了。
    黄淮河水安流了,沿岸百姓自然不用蒙受洪灾的的威胁,民生自然也就富足了。
    这些常年因暴雨引发洪灾、乃至化作汪洋泽国的地方,连续几年间都没有发生重大水患,全都是贾璋主推的治河工程的功劳。
    收到地方的奏报后,绍治帝很高兴。
    他在朝会上赞赏贾璋道:“自上古起,黄淮既能哺育华夏,亦能祸患中原。”
    “自大禹起,千百年来,治河之人不绝如缕。但众人当中,唯茂行堪与大禹比肩。”
    “以堤束水,以水刷沙,借淮刷黄,此乃治河之真理也。工部上下,当将此治河法汇编成册,传之后世,以为金科定典也。”
    在贾璋出列谢恩后,绍治帝赐了贾璋蟒袍金花与翠瓶玉带。
    除此之外,黛玉、贾母等亲人长辈亦有丰厚赏赐赐下,绍治帝还封赏贾璋的独生女儿贾葵为静安乡君。
    所谓封妻荫子,莫过如是。
    朝中之人见此情景,又有谁不羡慕贾璋呢?
    而在实学派内部,叶士高这个师父也在争取利益。
    在实学派每年都要举行的清谈会上,叶士高在辩论后突然发难:“事功兴发之时,常常为人所讥。唯有三五年后,功效显现,才能彰显兴发事功者的苦心。”
    “茂行初言河政与束水冲沙法时,在座诸公中,也有人反对他,说他太过激进、冲动的。”
    “但现在,茂行做出了这样的成绩,其功之巨堪比李冰!此时此刻,尔等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叶士高这样说话,不是为了炫耀徒弟,更不是为了给贾璋出气。
    这些想法太幼稚了。
    或许,三四十岁的叶士高八成会有这些想法,会去做这些事情。
    但五十多岁的叶士高绝不会做这种事。
    所以,叶士高说这些话,主要还是想借着贾璋治河立功的大势,拔高贾璋在实学派内部的地位。
    虽说,即便没有治河之事,他徒弟也是实学派的青年翘楚,更是实学派大儒们寄予厚望的年轻学儒。
    可若能自己当家做主,谁又愿意做那劳什子的青年翘楚、未来希望?
    直接当实学一派的代言人,掌握话语权与释经权,岂不比什么被大儒们寄予厚望年轻学儒强得多?
    叶士高当然希望自己徒弟现在就能上位。
    实学派内部的学者们全都感受到了叶士高的来势汹汹。
    但当他们看向坐在上首的杨宗祯时,杨宗祯垂下眼皮,阖上了自己眼睛。
    他好像睡着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杨宗祯只是在装睡。
    杨门与实学派是有重合的地方
    但贾璋他有一个好师父(),?h??h?????葶薙粙?()『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却是不用经历那种“可望不可即”的处境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叶士高这个处处为弟子着想的师父,的确是贾璋这辈子最幸运的几件事之一。
    玉簟凝秋、桐叶纷飞,转眼间金秋已至。
    在这个秋天里,荣国府有两件喜事发生。
    第一件事情是,贾菱在他十六岁这年中了顺天府乡试第三名亚元。
    贾兰同样桂榜有名,中了第顺天府乡试四十二名举人。
    第二件事情就是贾琏不但任满归京了,还升任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
    荣国府先举办了庆祝贾菱、贾兰桂榜有名的宴会,邀请了贾菱、贾兰的同年过府做客。
    然后又在贾琏归京后,为贾琏举办了一场升任户部郎中的接风宴兼烧尾宴。
    贾璋、贾琏兄弟二人自幼感情就不错。
    如今,他们兄弟二人分阔别多年再次重逢,心情又怎能不激荡呢?
    还没说几句话呢,这两人就都红了眼圈儿,声音也哽咽起来。
    在接风宴结束后,兄弟二人辞别长辈妻儿,凑到前院书房里谈天说地。
    倒是讲了许多风土人情,叙了许多离情别绪。
    他们兄弟二人在前院书房抵足而眠,黛玉与湘霓这对妯娌也凑到了一起。
    毕竟,她们两个不但是妯娌,还是极好的手帕交。
    姊妹好友,久别重逢,自然要说些私房话,好生亲香一二才好。
    菱哥儿和葵姐儿也见到了堂兄贾芝与堂姐贾芙。
    黛玉与湘霓两人,不但时常通信,还鼓励自家孩子与家中兄弟姊妹通信。
    正因如此,即便菱哥儿与贾芝、贾芙多年未见,葵姐儿也从来都没有见过贾芝、贾芙,但他们之间并不陌生。
    毕竟,他们已经是通过信的笔友了。
    有笔友通信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