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劝进!我等何不联名上请,请吴王即皇帝位?!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85章
    解开此刻也不敢再哭哭啼啼了,低着头汇报道:
    “微臣并非是为自己辩解,而是胡惟庸他们这些反贼动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等实在是猝不及防。”
    “当时的情况是……原本是再正常不...
    宣德皇帝深知,大明王朝要成为永恒的辉煌帝国,仅仅依靠现有的成就远远不够。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深远的领域??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和巩固。在他看来,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更需要一种能够凝聚人心、影响后世的文化软实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明的文化影响力,宣德皇帝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振兴行动。他首先命令翰林院组织一批顶尖学者,着手编纂一部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典籍《永乐大典》的续篇。这部续篇不仅要补充先帝时期未能完成的内容,还要融入当今社会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宣德皇帝亲自为这部巨著定下基调:既要传承古人的智慧,又要展现当代的创新精神。
    与此同时,宣德皇帝还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更多的书院和学堂,特别是那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机构。他认为,只有让每一个角落的百姓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治”。为此,他特地从国库中拨出专款,用于修建校舍、购置书籍,并招募优秀的教师前往任教。他还特别强调,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兼顾经典文化和实用技能,使学生们既能掌握传统文化精髓,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推广儒家思想方面,宣德皇帝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他命令礼部重新修订《四书五经》的注释版本,力求使其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理解能力。此外,他还鼓励各地官员定期举办乡饮酒礼等活动,通过仪式感强化民众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知。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民间的凝聚力,也为大明的社会秩序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然而,就在全国上下一片祥和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名叫朱重八的农家子弟突然闯入了宣德皇帝的视线。据说,这个年轻人虽然出身寒微,但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胆识。他曾因家境贫寒而被迫辍学,但凭借自学成才,竟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知识,并且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据传言,他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义勇队伍,专门帮助那些遭受欺压的弱小群体。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四方,甚至引起了朝廷的关注。
    起初,宣德皇帝对这位平民英雄并不以为意,认为不过是地方上的一次偶然事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关于朱重八的传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离奇。有人声称,他曾经单枪匹马击退过一伙强盗;还有人说,他曾用巧妙的计策化解了一场可能引发暴乱的冲突。这些故事虽然真假难辨,但却足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最终,宣德皇帝决定亲自召见朱重八,以探查其真实面目。当这个年轻人被带到金銮殿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他身着朴素的布衣,脸上带着几分羞涩,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宣德皇帝仔细打量着他,心中暗自赞叹:此人虽无显赫背景,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经过一番交谈,宣德皇帝发现,朱重八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对国家大事也有独到见解。他提出的一些治理建议,甚至让在场的大臣们感到耳目一新。例如,他主张在农村地区推行更加灵活的土地分配制度,以便让更多农民拥有自己的田产;他还建议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害预警机制,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深受触动的宣德皇帝当即决定,任命朱重八为御前侍卫,并赐予他“智勇侯”的封号。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朝野震动。许多大臣对此表示不满,认为一个出身低微的平民不该受到如此殊荣。然而,宣德皇帝却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坚信,正是这样的人才,才是大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随着时间推移,朱重八果然没有辜负宣德皇帝的信任。他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还在政务处理方面展现了非凡的能力。特别是在一次平定边疆叛乱的过程中,他巧妙运用心理战术,成功瓦解了敌军的士气,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之后,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甚至连一些原本对他抱有偏见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然而,就在朱重八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打破了平静。原来,瓦剌内部发生了一场权力斗争,导致原本已经缓和的边境局势再度紧张起来。得知消息后,宣德皇帝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经过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前线,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这一次,宣德皇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朱重八作为统帅。他相信,凭借对方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够妥善处理这次危机。临行前,他特意赐予朱重八一面象征皇权的令牌,并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