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沪海我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胖主任用手使劲儿在信封上捏了把,这才拉开抽屉,把信封扔了进去。
    “哎呀,沪海啊,这个月没车了,下个月吧。”
    “元旦前能发车不?”
    “元旦前嘛,我看看。”
    他拿出了一张表来,在上面查找了一阵,才说道:“元旦前倒是能匀给你一个车皮。”
    接下来就开始办手续。
    按照一个车皮60吨计算,从北安到沪海,距离2700公里。
    现在的铁路运价是吨公里元,运费3385.8元。
    可秦光明运输的是干菜,属于泡货,这个就不能按重量计算,而是按照体积。
    最后算下来,运费1500块。
    先付一部分定金,车皮计划就批给了秦光明。
    只要到时候提前到车站办理装货手续,付完运费,就不用他管了。
    时间还早,一切都来得及。
    有了车皮,货源还是个问题。
    他自己到元旦前能凑够1000斤就不错了,一个车皮拉木耳最少也能装下五六吨的样子。
    这么大的车皮不可能只装1000斤木耳吧?
    秦光明心里早有定算。
    他直接跑去了供销社。
    他们可是有货的。
    供销社现在的境遇也是有苦自知。
    木耳这些干货价格放开之后,他们的收购价格被迫上涨。
    不涨不行。
    有大量的个体户跟他们抢货源。
    可收购价涨了,销售价还不能涨的太离谱。
    毕竟他们是国营单位。
    为了保证不亏本,他们只能想着平价供应市场。
    可人家个体户的价格更低,比价格他们怎么可能比的过这些私人?
    在北安的供销社,木耳的零售价只有6.5元。
    有人问了,你不是说供销社收购价8块吗?
    是8块,那是一等品。
    二等品的收购价是6块。
    他们在收购的时候都压等,所以收购价比较低。
    他们销售压力大,自然价格也就便宜。
    秦光明去找他们,要收购一批,他们当然愿意。
    两边一协商,就按6.2元成交。
    一次收购供销社8000斤黑木耳。
    也就是4吨。
    秦光明跟他们谈好,先付定金,装车的时候付25%。
    货到沪海,再付剩下的部分。
    这是正常的操作手续。
    这些货先放在供销社的库房里存着,年前就运走。
    供销社乐得轻松。
    这批货出手后,他们的存货所剩无几。
    这样还能涨价,好事,好事。
    秦光明找他们购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铁路专线。
    在北安安排完这些事,时间已经来到了10月底。
    秦光明跟家里人交待,自己去一趟沪海,争取回来过年。
    他买了一张火车票直奔哈尔滨。
    现在外出购票都是需要介绍信的。
    尤其是机票,管理的很严。
    至少在形式上是这样。
    秦光明到了哈尔滨,就去购买机票。
    他有工作证,又有单位介绍信,自然可以买机票。
    哈尔滨直飞沪海机票价150元。
    上飞机的时候,秦光明是穿着军大衣的。
    飞机上冷的要命。
    还冻耳朵。
    飞机噪音极大,根本听不清空姐说些什么。
    这些空姐也不是后世年轻靓丽的美女,而是一些有军人气质的空姐。
    因为有去鹏城的经历,秦光明也见怪不怪了。
    在空中颠簸了近4个钟头,终于要降落了。
    降落机场是沪海虹桥机场。
    在沪海市的西边,距离市中心有13公里。
    前世,秦光明没有坐飞机去过沪海,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虹桥机场。
    虽然是第一次来,可他知道,这个机场历史悠久。
    如今正在扩建中。
    果然,一下飞机,就看见远处正在施工。
    航站楼有非常显著的八十年代的特征,四四方方。
    随着人流,走出接站口。
    门外停着一排的出租车。
    此时的出租车行业管理混乱,也没有法律法规规范。
    因此乱收费、服务差是普遍现象。
    秦光明看了眼出租车,转身上了公交车。
    反正都是进市区,早点晚点没啥区别。
    前世,秦光明来沪海的时候是九十年代,那时候沪海正处于浦东大开发时期,浦西这边的建设已经很完美了。
    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尤其是市中心的那几条路,金碧辉煌,如人间天堂。
    可现在呢?
    公交车上的沪海人虽然穿着时髦,可依然透露着时代的特色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