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声。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婉儿的生活依旧简单。她依旧每天清晨去浇水,依旧在槐树下读书,依旧在夜晚写下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故事。
她知道,佩佩从未离开,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她的文字里,继续陪伴她。
某天傍晚,她站在槐树下,轻声说:
“佩佩,我又写完了一本书。”
风吹过,槐花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那个温柔的她。
她微笑着,眼中含着泪,却不再悲伤。
因为,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
林婉儿的生活依旧如旧,每天清晨,她都会去老井边给那些野花浇水。阳光透过槐树枝叶洒下来,斑驳地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佩佩温柔的目光。
四合院里的书越来越多,墙角的木桌上堆满了她的手稿。她已经写完了第四本书《藏在沉默里的爱》,也出版了第五本《沉默的回声》。她的文字,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带着无数人的情感与回忆,缓缓流向远方。
她没有刻意宣传自己的书,也没有频繁接受采访。她依旧住在南锣鼓巷,依旧每天与文字为伴,依旧在夜晚写下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故事。
某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广州的信。信封上的字迹有些稚嫩,署名是“小雨”。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照片和一封信。
照片上是一个年轻女孩,站在一棵老槐树下,笑容明媚。信中写道:
“婉儿姐姐,您好:
我叫小雨,今年十八岁。我是在图书馆看到您的书的。《沉默的告白》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去世前,一直藏着一封信,信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本书,作者是林婉儿,请替我谢谢她。’
我母亲临终前,握着那封信,眼里含着泪,却没有说出口。我后来才知道,她年轻时,也曾有过一段沉默的爱。
她告诉我,她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后来去了北京,成为了一名作家。她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写了一本关于沉默的爱的书。
婉儿姐姐,我想,那个人应该就是您吧。
我母亲说,她很羡慕那个女孩,因为她把爱写成了书,而她,只能把爱藏在心里。
谢谢您,替她说了出来。
小雨”
林婉儿读完信,久久说不出话来。她轻轻抚摸着照片上女孩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沉默的爱,在岁月中悄然绽放。
她回了一封信,寄给小雨,并附上一本亲笔签名的《沉默的回声》。她在扉页上写道:
“献给所有不敢说出口的爱。”
几天后,她收到了小雨的回信。信中写道:
“婉儿姐姐,谢谢您。我母亲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笑了。她说,她终于听到了自己一直想说的话。”
林婉儿看着这句话,眼眶湿润。她知道,她的文字,已经不仅仅是记录,而是成为了一种力量,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她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这些读者的故事,整理成一本新的书。她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所有沉默之爱的见证者,成为那个时代最温柔的回声。
于是,她开始了第六本书的写作??《沉默的见证者》。
这本书,她不再只是写自己与佩佩的故事,而是将读者们的来信、照片、回忆,整理成一个个独立却又彼此相连的篇章。她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人明白,沉默的爱,其实最深。
写作的过程很缓慢,但她并不着急。她知道,这些故事值得被认真对待,值得被细细书写。
某天,她收到一封来自东北的信。信封上写着:“给林婉儿女士的一封迟到的信。”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还有一封手写的信。
信中写道:
“婉儿女士,您好:
我叫王建国,今年七十五岁。我年轻时,曾喜欢过一个女孩,她叫小芸。我们是同学,也是邻居。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角落,喜欢看书,也喜欢写日记。
有一次,我偷偷翻看了她的日记,里面写着一句话:‘我喜欢一个人,但我从未说出口。’
我本想告诉她,我也喜欢她。可那时的我太胆小,怕说出口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于是,我选择了沉默。
后来,她嫁去了外地,我们也断了联系。直到去年,我在一次同学会上听说,她已经去世了。
我回到老房子,翻出她以前送我的一本书,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林婉儿的书,请替我告诉她,我也曾深爱过一个人。’
婉儿女士,我想替她说出来。我爱她,从十七岁开始,一直到今天,从未改变。”
林婉儿读完信,眼泪无声地滑落。她将这封信收录进了《沉默的见证者》,并在旁边附上一张照片??那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面是一对年轻男女,站在一起,笑得很甜。
她知道,这些沉默的爱,不该被遗忘。它们应该被记录,被讲述,被记住。
写作的过程很漫长,但她从未停止。她知道,只要她还在写,佩佩就从未离开。
某天傍晚,她站在槐树下,轻声说:
“佩佩,我又写完了一本书。”
风吹过,槐花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那个温柔的她。
她微笑着,眼中含着泪,却不再悲伤。
因为,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