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些个徒弟一进宴会厅,眼睛就不够使了,这个宴会厅装饰的金碧辉煌,整个厅有三四百平,两边的角落里放着几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酒和点心。
在正对面是一个舞台,摆着各种的乐器,几个乐手坐在上面调试着乐器,据说今天晚上濠江夜总会最出名的几个红歌手都会来献唱。
小耳朵他们几个也没见过这种世面,就躲在角落里吃东西。
这时宴会厅门口传来了一阵嚣张的笑声,随着笑声,一男一女,挎着胳膊走进了宴会厅,后面还跟着几个穿......
林婉儿将李文轩的遗书小心翼翼地复印了一份,原件她准备寄回给李婉秋。她在信封上写下地址,手有些微微发抖。窗外的风似乎比前几天更冷了一些,吹得窗边的绿萝叶子轻轻摇晃。
她将信封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那本厚厚的《火焰之后》初稿上。封面上的火焰图案在灯光下仿佛真的在燃烧,却不像初稿刚完成时那样炽烈,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温度。
她知道,这本书的出版,将是一次真正的风暴。不只是对她个人,对整个社会都可能是一场冲击。她不是没有考虑过后果,但她已经没有退路了。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纪录片导演陈浩的号码。
“喂,林婉儿?”陈浩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
“是我。”林婉儿低声说,“你那边怎么样?”
“剪辑已经完成了,我正想联系你。”陈浩顿了顿,“我们加的那段关于王志远和赵文斌的采访,还有李文轩的遗书部分,我觉得……会很敏感。”
“我知道。”林婉儿平静地说,“但如果我们不讲,那就不是纪录片,而是宣传片了。”
陈浩沉默了几秒,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我只是……有点担心你。”
“谢谢你。”林婉儿轻声说,“但我必须这么做。”
挂断电话后,她走到窗边,望着夜空。星星不多,但依旧闪烁。她想起了赵文斌老人,那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在养老院里用颤抖的手写下当年的回忆录片段时,眼神中透出的坚定。
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些沉默的见证者、那些被遗忘的名字,他们的声音,正通过她的笔,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中。
第二天,她前往出版社,与编辑进行了最后一次沟通。
“林小姐,我们已经尽力了。”编辑李明推了推眼镜,语气有些沉重,“但上面的意思很明确,这本书如果按现在的版本出版,可能会面临封禁。”
林婉儿点点头:“我明白。但你们还是愿意尝试出版,对吗?”
“是的。”李明看着她,“虽然风险很大,但我们觉得这本书值得冒这个险。”
林婉儿露出一丝微笑:“谢谢你们。”
她知道,出版过程不会顺利。但她也知道,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不会放弃。
几天后,《火焰之后》正式进入印刷阶段。与此同时,纪录片《分裂》也完成了最后的剪辑,即将在电视台播出。
然而,就在纪录片播出前两天,电视台突然通知陈浩,节目内容需要重新审核。
“他们说,这段新增的内容涉及敏感历史,需要上级审批。”陈浩在电话里语气凝重。
林婉儿握着电话,沉默了一会儿:“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已经提交了申请。”陈浩说,“但……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我明白。”林婉儿说,“但请你一定要坚持。”
“我会的。”陈浩的声音透着坚定,“我们不是为了迎合谁,而是为了记录真实。”
挂断电话后,林婉儿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仿佛一切都与她无关。可她知道,自己所做的,终将影响这座城市,甚至更远的地方。
她开始整理王志远的遗书、赵文斌的采访记录、李文轩的遗言,以及她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其他资料。她决定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一个独立的档案,作为《火焰之后》的补充材料,供未来的研究者参考。
她知道,历史不会因为一本书或一部纪录片而改变,但它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终将被后人发现。
几天后,纪录片《分裂》终于通过审核,定于下周一晚八点播出。
林婉儿得知消息时,正在整理最后的档案。她放下手中的笔,望着窗外的阳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开始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谈论《火焰之后》的创作初衷,以及她对历史的理解。
“我不是在否定‘自由之火’。”她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我只是希望人们能更全面地看待这段历史。它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只有正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那段历史,也才能真正走向未来。”
这些言论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