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逐渐意识到,“自由之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组织,而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他们中有理想主义者,有现实主义者,也有投机者。他们的信仰、立场、选择各不相同,但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她开始明白,历史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由无数灰色组成的复杂图景。
她的新书出版后,再次引发巨大争议。
一些人指责她“抹黑英雄”,甚至有人在网络上攻击她,说她是“历史虚无主义者”。
但也有更多人站出来支持她,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她的作品,讨论“自由之火”的历史,甚至自发组织读书会,试图从新的角度去理解那段过去。
林婉儿没有回应任何批评,她只是继续她的研究,继续她的写作。
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不是为了推翻什么,而是为了让那些被遗忘的人,重新被看见。
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个年轻人走到她面前,递给她一张纸。
“这是我爷爷留下的。”他说,“他曾经是‘自由之火’的一员,但他从不对外人提起那段经历。直到临终前,他才把这张纸交给我,并说‘如果有一天有人愿意听这些故事,请替我说出来’。”
林婉儿接过那张纸,轻轻展开。上面写着一行字: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我在那个时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她看着那行字,眼眶湿润。
她抬头看向那个年轻人,轻声说:“谢谢你。”
年轻人点点头:“我只是希望,这些故事不会被遗忘。”
林婉儿将那张纸小心地收好,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她知道,这团火,不会熄灭。
它会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心中,继续燃烧。
夜色深沉,街道上已经没有了人影。
林婉儿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却异常平静。
她知道,明天,阳光依旧会升起。
而那段历史,也会在她的笔下,继续被讲述。
直到永远。
林婉儿坐在书桌前,窗外的风穿过纱帘,轻轻拂过她的脸颊。她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是《火焰之后》第一章的草稿,字里行间透着她对那段历史的重新审视。
她知道,这本书一旦出版,势必会掀起更大的风波。她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甚至可能被封杀、被批判。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停下。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敲击键盘,将周志刚的证词、王志远的遗书、陈宇爷爷的笔记本内容,以及李婉秋的信件,一一整理成章节。她决定以“分裂”作为这一章的标题,讲述“自由之火”内部的矛盾与分歧,以及那些被历史掩埋的真相。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她在章节结尾写道,“它是由无数个个体的选择构成的。我们不能只记住那些光辉的瞬间,而忽视那些挣扎与牺牲。真正的纪念,不是歌颂,而是理解。”
她写完这一章,已是深夜。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泛着淡淡的银光。她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星星,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她想起了王志远,那个在乱世中挣扎的人;想起了李文轩,那个曾经被尊为精神领袖,却亲手制造了悲剧的人;想起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遗忘的名字??他们或许不是英雄,但他们曾真实地活过,也曾为理想奋斗过。
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不是为了推翻什么,而是为了让这些名字重新被看见。
第二天,她联系了纪录片的制作团队,提出要在纪录片中加入一段新的章节,讲述“自由之火”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王志远的真实命运。
“你确定要这么做?”导演陈浩有些犹豫,“这会让纪录片变得更加敏感。”
“我知道。”林婉儿点头,“但如果我们只讲一部分人的故事,那我们就不是在记录历史,而是在制造神话。”
陈浩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头:“好吧,我支持你。只是,我们要小心处理。”
林婉儿露出一丝微笑:“我会的。”
纪录片的剪辑工作继续进行,而林婉儿也开始着手联系更多“自由之火”成员的后代,希望能找到更多第一手资料。
她在一封回信中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王志远的另一位战友,当年曾与他一同被“清除”的人,如今还活着,愿意与她见面。
林婉儿立刻订了前往广州的机票。
几天后,她在一间老旧的养老院里,见到了这位老人。他名叫赵文斌,已经九十多岁,身体虚弱,但眼神依旧锐利。
“你就是林婉儿?”他看着她,声音有些沙哑。
“是的。”林婉儿点头,“您愿意和我说说当年的事吗?”
赵文斌叹了口气:“当年的事,我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提了。”
“但我希望您能说出来。”林婉儿轻声说,“因为历史不能被遗忘。”
赵文斌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王志远不是叛徒,他是被迫‘消失’的。李文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清除异己,制造了所谓的‘叛变’证据。我和王志远,都是他的目标。”
林婉儿的心猛地一跳:“那您为什么能活下来?”
“因为我选择了沉默。”赵文斌苦笑,“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看见,才得以幸存。但我知道,王志远没有错,他只是太正直了。”
林婉儿的眼眶有些湿润:“谢谢您告诉我这些。”
赵文斌摇摇头:“不是为了感谢,而是为了赎罪。”
回到北京后,林婉儿将这段采访整理成文字,并决定将其作为《火焰之后》第二章的核心内容。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所记录的,不只是一个组织的奋斗史,更是一段关于人性、权力与信仰的复杂故事。
她知道,这条路会越来越艰难,但她已经无法停下脚步。
因为,她已经点燃了那团火,而这团火,将永不熄灭。
林婉儿坐在书房的桌前,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窗帘,带起一丝凉意。她的手边摆着那本刚刚完成的《火焰之后》第一章,封面上的火焰图案在灯光下显得黯淡却坚定。
她知道,这本书的出版,将掀起一场风暴。
但她也明白,真正的较量,不是在媒体上,而是在人心之中。
她将继续前行,记录那些被遗忘的故事,讲述那些被掩盖的真相。
因为,她相信,历史不是用来粉饰的,而是用来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