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顺利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服装的厂子去提货就成,根本不用付钱。
    因为那个厂子的所有经费也是财政拨款,并不用自负盈亏,只要看到条子就会发货。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商业模式,一直持续到九二年,才在那年的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改革进入产权制度改革阶段。
    这一年也是改革深化的关键节点,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从而推动国企全面转型。
    但实际上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就有文件要求建立现代化的财务制度,要求各企业自负盈亏,也是从这时候起,打破了国企的“铁饭碗”。
    同样也是从这时候起,“批条”不太好使了。
    上边要求自负盈亏,就意味着厂子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必须要能卖出去,要能换成钱。
    闲话略过不提,这边面对老戴同志的疑问,李言诚弯腰伸手翻开他刚放到桌上的那份结案报告。
    “局长,这里有详细的每个人具体退赃多少钱,缴纳罚款多少钱的记录。”
    因为钱的数额太大,为了避免麻烦,在收每一笔赃款以及罚款时,李言诚都没有让总队的人过手,而是从总部监察办、财务处以及市监委和审计部门请的人过来帮忙。
    事实证明,他这一步棋走对了。
    从十月底开始收第一个人,也就是罗扬媳妇儿的表弟沈斌主动退赃以及缴纳罚款起,到十一月中旬刚收到第五个人的时候,外界就有传闻说李言诚在这次案件中中饱私囊。
    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很简单,李家那座位于鸦儿胡同的大宅子,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到了一批珍贵木材,以及部分建筑材料,初步预估,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不低于五万块钱,这还不算买宅子的钱。
    有很多人认为,单凭李言诚和罗敏两口子的工资根本不可能攒下这么多钱。
    既然凭工资不可能有这么多钱,那他的钱又是哪里来的?
    肯定是中饱私囊了。
    猜测归猜测,但也没人举报,这个传言只是在民间小范围的流传开来。
    李言诚能知道这个,还是童秀蓉告诉他的。
    这个女人自从和罗敏再次搭上关系后,隔三岔五的就会去政治学院,每次去都是挑午饭或者晚饭时间,请罗敏出来在外边饭店吃顿饭,聊聊天,偶尔她还会跟着在学院食堂里蹭上一顿。
    但除了第一次去过李家外,就再没去过。
    在这一点上,她的分寸感把握的很好,她很清楚,自己就是罗敏的朋友,和她处好关系就行了,没必要再非得往李言诚身边凑,那样的话,只会让她失去朋友。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当她听到坊间的传言后,第一次主动给李言诚打了个电话,只讲了下自己听到流言内容。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