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这个安汉公的称号,王莽仍然觉得不够响亮,他要创造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称号,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当然了,对于王莽来说这些事情是不用自己动手的,只要自己表达出这个意思就行,自然有人冲锋陷阵。
这次冲锋陷阵的人非常多,大概分为三个团部八千多人,官员团称颂王莽辅政具有商朝周公、伊尹的功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这两个人的集合体;百姓团称赞王莽创造了太平盛世,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文人团称赞王莽品德高尚,才能出众,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
人员很多,内容很杂,意思很一致,应该再给王莽加封。
于是又一场轰轰烈烈的加封戏码开唱了,具体的戏码参照前面安汉公的加封过程,我也懒得写了,估计大家更懒得看,无非就是加封、辞让,劝谏、辞让,再加封、再辞让的过程,这次王莽得到了一个“宰横”的称号。
这个称号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属于王莽集团的首创,至于出处那是大有来头,咱们来看看。
通过这个称号,就可以推断王莽接下来要干什么了。
伊尹,名挚,尹为官名,夏末商初时期人物,称为阿衡。出生贫寒,辅佐商汤灭亡了夏王朝,建立了商朝。先后辅佐了五代商王,分封功臣,才能出众,册立太甲为帝王后,太甲政昏乱暴虐,违背法度,败坏道德。
为了教育太甲,伊尹为太甲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教育成长环境,成汤的墓地桐宫,自己管理朝政。
流放三年的太甲在这里认真学习,深刻反思,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
伊尹亲自接太甲到朝廷,并将王权还给了太甲。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封地在周地,故称周公,也称为太宰。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幼小,周公怕天下出现叛乱,于是登位代替周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摄政的周公平定了殷商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大举分封诸侯,制礼作乐,是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
周成王长大后,周公并没有贪恋权势,毅然决然的让出王位,将朝政大权还给了周成王,自己功成身退。
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共同点。
都是新王刚刚继位,而且新王年幼,没有处置朝政的能力;都代替行使王权,成为了事实上的统治者;掌权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量的封赏有功之臣;最重要的是,最后都归还了权利,功成身退。
咱们和王莽对比一下,王莽出生贫寒,类似于伊尹,先后辅佐了两任皇帝,现任皇帝才13岁,重新掌权后大肆打击叛乱和不服从自己的人。
进行了大量的分封,封刘开明为东平王、刘成都为中山王、刘如意为广宗王,盱台侯刘宫为广川王、刘伦为广德王,汉宣帝的曾孙刘信等三十六人都为列侯;赐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关内侯;封周公旦后人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封孔子后人孔均为褒成侯;封西汉历代功臣后代为列侯或关内侯,如霍光之后霍阳、周勃之后周共等一百一十七人,补发了退休官员原俸禄三分之一的退休金。
王莽的这些行为使得几乎所有的世家贵族和现任官员都得到了恩惠,支持者不计其数,这也是能得到大家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还剩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否还政?
咱们接着往下看。
王莽将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较,就是为自己以后地位更进一步打基础,同时营造出了一种假象,自己是和他们一样的,现在虽然掌握所有的权利,但是不会有啥非分之想,等到皇帝成年,自己还是会把皇权还给皇帝的。现在只不过是暂时代替皇帝掌权,大家不要多想。
孔光看到王莽的权势越来越大,朝廷中变成了王莽的一言堂,再次明哲保身,坚持称病辞职。
这次无论王莽和王政君如何挽留就是不松口,铁定了心要辞职,得到准许后,闭门谢客,没多久就去世了。
公元5年六月,已经死了3年的傅老太太不知道怎么又惹怒了王莽,或者王莽觉得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又开始找已经咽气的傅老太太和丁姬的麻烦。
王莽告诉王政君傅老太太和丁姬不遵守礼法,埋葬在渭陵,坟冢和汉元帝一样高,抱着帝太后和皇太太后的玺绶下葬,应当改葬,请求挖开两人的坟墓,取出玺绶销毁,把两人迁回定陶埋葬在共王附近。
王政君觉得已经过去了,就算了。
王莽不同意,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傅老太太和丁姬被掘坟墓。
过了一段时间王莽又不满意了,觉得还是不够过瘾,这次的理由还是不合礼制。
王莽认为应当按照小妾的待遇给她们重新埋葬,他上次奏请按原来的形式改葬丁姬,仍然过于优待。要把棺木改为木棺,去掉珠玉衣。
于是傅老太太和丁姬再次被掘坟墓。
在二十天的时间内,原先的两座坟墓被全部铲平。王莽又用荆棘把原来的地方围绕成一圈,作为世人的鉴戒。又下令拆除了已经修建好的刘总裁父亲共皇的祭庙,将当初提议造庙的泠褒和段犹两个人流放到了广西(合浦)。
王莽的自我封赏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