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弥留之际的权利交替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权独揽的王凤从官员的升迁、军队的调动、防灾救灾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其余官员既怕得罪王凤,又乐的清闲,也事事都给王凤禀报,加上近几年连连的灾情,刘老板又是个甩手掌柜的,忙的王凤团团转,终于累倒了。
    累倒了的王凤在家养病,一个侄子没日没夜,跑前跑后的端茶送水、擦拭身体、伺候屎尿,至于他的儿子,早就跑出去寻欢作乐了。
    因为他的几个儿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听老人言,舒坦好几年。
    看着眼前的这个侄子,王凤感到很愧疚,自己掌权数十年,该提拔的都提拔了,不该提拔的也都关照了,唯独这个孩子家里生在权势家族,却一贫如洗。
    好在这孩子十分争气,别的家族子弟不是斗鸡遛狗,就是吃喝玩乐仗势欺人,只有这孩子秉性纯朴,认真读书才学出众,一定要找机会让他为官。
    王凤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这个念头,葬送了大汉的江山。
    【豪门之后的寒门之命】
    公元前32年,在王氏五侯的封侯现场,有一个十三岁的瘦弱少年怯生生站在母亲身后,与瘦弱的身形不想符合的是他的眼神,眼神冷峻,透着寒光。
    他冷冷的注视着眼前一切,今天是所有叔伯兄弟的高光时刻,都不是世家大族,更没有付出任何努力,仅凭姑姑王政君的庇护就得到了其他人梦寐以求的侯位。
    因为父亲的去世,这一切和他们家是没有关系,他和母亲站在这里最大的价值就是见证亲戚们的荣光。
    出了皇宫看着叔伯兄弟兴高采烈的驾驶豪华的马车扬长而去,自己和母亲只能坐着牛车回到破败不堪的农家小院,看着躺着床上体弱多病的哥哥和父亲去世后嗜酒如命的母亲,他的眼泪无声的流了下来。
    他抱怨命运的不公,他恨自己的无能,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
    这个少年叫王莽,字巨君,陕西省渭南县王曼庄人。
    王莽实在是太有名了,在历史上饱受争议,他实行的新政由于思想实在是过于超前,提出的每一个政策都透露着诡异的现代感,但又让人觉得十分合情合理,被后世学者戏称其为现代穿越者。
    他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这个记录至今没有人能够打破,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打破了。
    那就是在历代皇帝死后脑袋保留最长时间的皇帝,长达272年。王莽的脑袋与刘邦斩白蛇的剑、孔子的木鞋并称三宝。
    曹操和董卓都想要他的脑袋,认为这种非正统继承皇位的人是妖邪之物,他的脑袋能够避除所有的灾祸。
    事实上,王莽在为官之前,是一个生活简朴、勤劳好学、为人谦恭的人,这时候的他是长辈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与其余王氏子弟高官厚禄,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的行为相比,王莽的童年实在是有点悲惨。
    王莽是豪门之后的寒门之命,父亲王曼一辈子都没做成官,在老家靠卖油饼、高馍养活一家四口,还没等到王莽长大,就去世了。
    王曼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母亲嗜酒如命,哥哥王永体弱多病,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躺着,侄儿幼小,一家人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身上。
    没几年,哥哥王永也去世了,留下了寡嫂和年幼的侄儿,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王莽不仅过早的承担家庭的重担,还要伺候母亲和寡居的嫂子,养育哥哥的孩子,不仅把家里打理的仅仅有条,面对各个掌权的叔父也有谦逊有礼。
    王莽十分好学,并没有跟着自己叔侄兄弟瞎混,当然了,他也没有那个财力,生活条件不允许,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生活,让他知道读书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他拜了当时的儒学大师陈参为师,虚心求教、饱览群书、非常勤奋,尤其对礼学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按照他这种刻苦学习的毅力,以后将会是一位名臣或者一代经学大师。
    这个在如日中天王氏外戚家族中的另类,很快就因为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声名远播,变成了当时经学文人士子中的道德楷模和礼学典范。
    无数的事例证明习惯决定性格,性格是能决定命运的。
    穷苦的幼年生活以及随时逢迎王氏诸侯的磨炼,让他过早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他谦虚谨慎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他以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在这种性格的最深处,其实是隐忍。
    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来说,隐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善于隐忍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适时进行自我调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取得更好的结果,能够在体面和尊严不受损失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利益。
    当然,隐忍最终目的是为了恰当的把握时机。
    所以,王凤生病的时候,王莽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