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违制的坟墓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章违制的坟墓
    「七郎,你与贺监丶李白,是如何认识的?贺监随和友善,然李白却自命不凡,朝中大臣,对他多有非议!」
    骑在马上,李适之见李瑄与李白丶贺知章互礼道别,故而问道。
    「或许是我写诗得到他们认可吧!」李瑄骑马与李适之并行,回应李适之。
    「哈哈……七郎莫说笑。」
    李适之大笑一声,知子莫若父,他的七儿虽然从小习武,善骑善射。但对于读书,一向不认真。写出的字,更是无法直视。
    好在这两个月,李瑄在「文」上面下苦功,李适之认为李瑄年轻,又如此有谋略,只要肯学习,一定后来居上。
    诗是要学习平仄丶押韵丶对仗的,更要有天赋。
    唐代文人,谁都会写诗。
    别说是李适之,就连李林甫也不免附庸风雅的吟几首。
    但诗与诗之间,有巨大区别,写得平平无奇,就如同一张废纸。
    「我至今已经写六首诗,其中一首送给大才子王维,一首在大诗人李白面前吟出,用以讽刺卢铉丶范陵这样依靠李林甫为非作歹的官吏。」
    关于写诗,李适之迟早知道,李瑄没有隐瞒。
    「王维的高洁,也非同一般。让为父听听七郎的诗如何?」
    李适之将信将疑,让李瑄将他写得诗吟出来。
    「我与王维在朱雀街春雨中相遇,赠其《早春呈王补阙》,天街小雨润如酥……」
    李瑄缓缓介绍这些诗的背景,并对李适之吟诵。
    「父亲,我的诗歌如何?」
    李适之听得出神,李瑄叫一声,他才反应过来,遂问李瑄:「这是你写的?」
    绝句的兴起没多久,李适之很少听过这麽朗朗上口的诗歌。
    正因为写得太好,李适之不敢相信出自李瑄。
    「自是孩儿所作。谁又会将自己的诗篇,拱手于人?」
    李瑄虽然脸红,但他一口咬定。
    他不怕没理由,他能一字不漏背下的盛唐以后的诗词文章,还有数百篇。
    而且李瑄今后会学习格律,哪怕没有惊人天赋,学一些应制诗丶唱酬诗也行。
    李瑄还未成年,即便现在皇帝让李瑄写应制诗,李瑄也可以推脱掉。
    「《周易》上说,天道会酬谢勤劳的人,这两个月,七郎像苏秦丶孙敬那样悬梁刺股;如祖逖丶刘琨一样闻鸡起舞。因而得到现在的天赋。以后若有新作,先让为父观读。」
    都这麽说了,李适之自然相信李瑄。
    他多次在深更半夜,看到李瑄的房中,还灯火通明。
    听赵宗说,他每日上早朝不久,李瑄就会起来,舞动枪槊,比奴婢们起得还早。
    如此上进,李适之认定七郎将来,会和他一样,拜为宰相。
    李适之好友众多,其中不乏诗人丶名士,他虽然写不出好诗来。但他可以用李瑄的诗炫耀,顺便为儿子提升名气,为仕途铺路。
    在前往范陵亡子坟墓的路上,李适之不断地吟读李瑄写的几首诗,如痴如醉,他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
    这是他儿子的诗,他与有荣焉!
    不知不觉,一行车马行进一个时辰,他们来到长安东北部的渭阴乡。
    这里北临渭水,虽然在墓葬上不如滻川丶长乐等乡,但也是长安出了名的风水宝地,官吏贵族之墓,比比皆是。
    范陵不愿意指引他们到他亡子之墓。
    问什麽,他都一言不发。
    但这麽大的声势,使渭阴乡的百姓都知道左相李适之,亲自来挖掘京兆少尹亡子的坟墓。
    百姓们大快人心,一个个呼朋唤友,向洪陂里聚集。
    一时间,前往洪陂里的道路上行人如龙。
    其中一名里正,为李适之带路。
    「父亲,整个渭阴乡的百姓,都知道京兆少尹以活人殉葬,万年县竟然不知,京兆府竟然不知,朝廷竟然不知。这可是天子脚下!」
    李瑄当着郑岩的面,向李适之说道,特别是后半句,一字一顿。
    「渭阴乡的事情,我会如实禀告圣人。」
    李适之动容,更加清楚如何向李隆基上书。
    只有郑岩在一旁,满头大汗。
    他不知这对父子在想什麽,但他总有一种感觉,李适之看人只看外面,李瑄的目光直透内心。
    又过三刻钟时间,众人到达渭阴乡洪陂里。
    此时,范家祖墓周围,遍布是百姓,他们对着坟墓指指点点。
    苍天有眼,范陵终于得到报应。
    百姓们都称赞左相公的贤明,秉公断案。
    范陵虽不是什麽大族,但家墓却异常豪华,还有一座楼宇,为地面建筑。
    通过墓碑,李瑄确认范陵亡子的坟墓。
    看着墓碑周围高大雄伟的石刻,李瑄讥讽道:「说这是三品的墓,也有人相信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