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墨纸砚都已齐全。
刘道长站在一侧,对着桌上的东西比划了几下,给陈凡介绍,「笔是紫竹狼毫笔;墨是由檀香丶木香丶霍香丶降香丶沉香丶乳香丶安息香七种香料制成的七香墨;
纸是清廷造办处当年专为关帝庙秘制的黄符纸;砚是泰山石制成的太极八卦泰山石函砚;水是京城玉泉营的水。
另有上等朱砂一盒,可用来制符丶书写祷文。」
陈凡肃然而立,对着他微微点头,「有劳师兄。」
随后一个道士拿起玉勺,放在刚倒到碗里的水中,舀了两勺水,拿起墨条缓缓研磨。
不一会儿,便磨出一砚墨汁。
陈凡拿起狼毫笔,展开一张黄符纸,开始书写祭文,「维丶庚申年正月初五,周氏子正东,携妻赵婉茹丶女周亚丽丶子周锦程,及外甥陈凡丶妻姜丽丽丶妻姐姜甜甜,谨以果品佳肴丶香帛冥金之仪,致祭于周氏宗祠,凭吊周家先祖,告慰列祖列宗曰:
始祖自鲁地转照发徙,辞别故土,长途跋涉,迁此立村。适逢乱世,基业难维,不得已而弃业保人,远离故土,漂泊海外……。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昌隆繁盛,周氏子正东乃携家眷重返故土丶重开祠堂。
周氏列祖列宗在上,祈求先祖厚泽,福佑子孙,保家兴族旺,……」
洋洋洒洒千馀字,很快便写完一篇祭文。
刘道长站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道,「好字丶好文采。就这麽烧掉,真是可惜了。」
陈凡放下毛笔,拍了拍手,说道,「祭文就是用来烧的,有什麽可惜?」
他话音刚落,过来凑热闹的周亚丽忽然从包里拿出照相机,咧着嘴说道,「老弟,要不我拍张照留念吧。」
陈凡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谁给祭文拍照留念?你也不怕祖宗晚上给你托梦。」
周亚丽嘴巴一瘪,「我也是看你这篇文章可惜了嘛。」
陈凡都懒得理他,转身问道,「师兄,准备得怎麽样了?」
刘道长看了看旁边站着的几人,回过头来说道,「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你一声令下。」
陈凡点点头,「那就准备开始吧。」
随后抖了抖身上的黄袍法衣,傲然走出主殿。
外面的院子里,孙瑞和丶叶雁山等本地干部正聚在一起小声交谈,话里话外都是这些道士是怎麽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丶躲过大风天的?
然后又聊起本地的这个观丶那个庙,说来说去都是不太妙,最后总结,看来京城的战斗力也就那样!
他们正说着话,下一秒,一直注意观察正殿里面情况的孙瑞和,忽地一下眼睛都直了,「哎呀妈呀丶哎呀,……」
「怎麽了?这是?」
叶雁山顺着他的视线转头望去,只见陈凡竟然也换了一身道袍,顿时吓了一大跳,「这丶这是什麽情况?」
还好,并不是所有人都不了解内情。
有个陈凡的铁粉,就立刻解释道,「陈副主席是宗教界人士,你们都不知道吗?」
其他人一起看向他,眼睛都在喷火。
尤其是孙瑞和,不禁恶狠狠地瞪着他,小声说道,「这麽大的事情你不早说?」
那人缩了缩脖子,「你们都说是陈作家的读者,我还以为你们都是知道呢。他不仅是道士,还是京城朝阳观的观主,京城文艺界很多人都知道。」
叶雁山黑着脸,「现在先不说,回去后给我解释清楚。」
他们的嘀咕声虽然很小,但陈凡依然听得清清楚楚。
不过陈真人没有在意,他是道士这件事吧,知道的人确实不算少,但比起不知道的,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因为这个事只能口口相传,不能见诸于报端,又因为他身份的多重性和特殊性,很多知情人只在小圈子内部传播,比如京城的美术家协会,就因为荣宝斋的那幅青莲图,才知道背后的内情,便只针对这幅画去讨论,对于外人,哪怕是家人,他们也乾脆闭口不言。
所以孙瑞和他们不了解,其实很正常,反倒是那位小同志竟然知道这件事,还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无需在意。
陈凡抖了抖袖袍,昂头大声说道,「周氏祭祖仪式即将开始,请诸道友就位。」
随着话音落下,三十六位老道长陆续进入正殿,分别站到主殿两侧,坐在刚才有人从卡车上搬进来的蒲团上。
其馀七十二位道士,则站在四周檐廊下,但都冲着正殿的方向,肃然而立。
眼看道士们都准备就绪,陈凡再次喊道,「有请四方宾朋,入殿观礼。」
孙瑞和等人不敢怠慢,立刻往正殿里面走去。
还好他们人不多,这座正殿面积还挺大,十来个人站在一起,倒也不显得拥挤。
等他们进去站好,陈凡又对着焦天佑说道,「焦队长,刚才我看见不少周家坳的乡亲在外面,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