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利润丰厚非终极,造福万众始真贤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太厉害了!”
    无问僧收到众人送出的“礼物”,还有王禹翔的“大礼包”,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正打算开讲,又觉得差点意思。他问陆静:“听过这首诗没?”陆静想了想,答道:“刚才你让我放《何茫然》那曲子,是不是就叫《何茫然》啊?”
    无问僧心里暗喜,这几个小子,总算有个不太笨的。这丫头虽然没读过李白的原版,但能猜到《何茫然》,也算我这些年没白教。于是,他满意地点点头,夸道:“答对了!不过不是李白那首,是我魔改的。”接着,他又转头对张金枇说:“我要开讲了,你准备好了没?”
    张金枇点点头,把手机麦克风对准无问僧,一脸期待的样子。
    ......
    《无问斋志异·凡·第二篇·读书郎》
    昔有少年读书郎,嗜书如命,虽家境贫寒,常至垃圾场购书。日积月累,藏书颇丰。然其妻不悦,谓家无容书之地,令其售之。少年惜书如金,不忍割舍。
    为解决此难,读书郎遍寻藏书之所。数日之后,见一小门面,恒悬出租之牌。因门前大树遮荫,搬运不便,故租金甚廉。读书郎遂租之,移书于此,作为书仓。
    每至饭后,读书郎即至书仓,启门而入,欣然阅读。时日推移,邻里闻其仓中藏书丰富,纷纷好奇来询,欲借阅之。读书郎爱书如子,不肯轻借。然灵机一动,告之邻里,可来阅读,不可带走。
    自此,书仓之名渐起,书友纷至沓来,每夜皆聚此阅读。读书郎不收分文,书友则自带茶水、点心共享。彼等常向读书郎请教书籍之事,读书郎亦乐为之助,寻书解疑。
    十数载转瞬即逝,少年读书郎已成中年读书郎。书仓亦由仓而变为小型书店。为给书友更佳阅读之境,书店内设雅座茶几。虽书店不取分文,然读书郎助书友寻书购书,亦有所得。遂决意购此老旧门面,重装书店,以便终日阅读,乐此不疲。
    又十数载,中年读书郎已老,书店仍有人光顾,然人流已稀。曾有人携电脑来此,欲于雅座工作。老人止之,谓此地需静,不可发声扰人。对方欲以金相酬,老人摇头拒之。又有人来此品茶议事,老人亦请其去他处,此地需静。
    老人儿女皆成家立业,收入颇丰。彼等谓信息时代,人皆读电子书,实体书已无人问津,劝老人闭店歇业。然老人摇头不允。
    又数年,老人之书店仍于老旧社区中屹立。日常多时,唯老人孤影品茶读书。节假日时,亦有熟人或陌生人来此,默默点头,就座品茗阅读。
    一日,一女记者闻书店之名,好奇而来。至书店,见无人,唯老人独坐阅读。女记者表明来意,老人欣然受访。
    女记者问老人,书店皆免费,一月需多少开支?老人答曰:“月不过两万,年二十万耳。”女记者又问,一月营收几何?老人笑曰:“几无。”
    女记者讶然,问何故亏损仍开店?老人反问:“汝觉读书与观小红书所得知识有何异?”不待女记者答,老人又言:“小红书、短视频之知,多为总结之语,而书本之知,则有完整逻辑。吾邻里之孩童来此读书,颇有成长不俗者。吾儿亦喜于此共读,不觉间,思维便有逻辑。其能读博士,成大学教授,非唯其力,亦有自幼养成之思维方式。”
    女记者肃然起敬,与老人深谈后,知其对邻里友人之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之影响,远非经济价值可比。沉思片刻,又问:“既读书如此重要,何不直告孩童与家长?”
    老人笑曰:“有用乎?人能听他人说教乎?汝知孟母搬家之事乎?”女记者点头称是,又问:“汝如此亏损,能坚持多久?”老人答曰:“吾昔日积攒之资,大概能支二十年。此资亦当年街坊书友所赐,今算归还。若届时吾仍在世,便赖吾儿出资相助。”
    女记者闻之,觉奇。“那何不收费或寻人赞助?”正言间,有人推门入店,老人点头示意,请女记者结束采访。
    女记者回望,老人抬头,面露微笑。复低头阅读。空气中,唯书香与老人之淡淡书卷气交织,缭绕不散。
    ......
    无问僧故事一收尾,嗓子眼儿就像被风沙吹过,干咳了一声。张金枇眼疾手快,一杯温热的茶就递到了他面前。无问僧接过茶杯,咕嘟一大口,滋润了喉咙,随即“啪”地一声放下,手又伸进桌边的零食罐,捞出一把咸干花生,边剥边吃,还不忘对陆静打趣道:“书店那段趣事就算翻篇了,静静啊,快去把无问斋的音乐调成随机,换换耳朵。”说完,他头一转,看向李一杲,笑眯眯地问:“一呆哥,故事听完了,我那俩问题你可琢磨透了?”
    陆静一听这话,立马起身,朝无问斋晃悠过去,不过这次过去,比上次慢了点拍子。等她悠哉游哉地回来,发现李一杲已经答完了题,正瞪大眼睛等无问僧的评判呢。陆静坐下后,先朝张金枇眨了眨眼,又冲李一杲努努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