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事变前夕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1931年9月17日下午四时。
    关玉衡凭借东北边防长官公署出具的手令,从洮安铁路局顺理成章的调配两趟火车,三团近两千官兵在火车站集结。
    下午六时,兴安区屯垦旅余部不断赶赴洮安火车站,官兵人数逐渐达到七千余众。
    火车站内外戒严,民运火车全部停运,大批弹药箱装车,同样处于洮安的洮辽镇守使张海鹏部龟缩不动,不见有丝毫的动静。
    洮安又名白城子,是吉林西部的铁路枢纽,向北的洮昂铁路可抵达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向东的洮长铁路可抵达中东、南满铁路分界点长春。
    向西北的洮索铁路可抵达兴安区的索伦,向南的洮沈铁路经过洮南、开通、郑家屯、八百城,途径南满铁路四平街,而后继续向东过梅河口,到抚顺,最终抵达沈阳。
    最快的行车路线当然是抵达四平街之后直接南下,但日本人是不可能让东北军使用南满铁路的。
    此时,为了不使事态扩大化,陈兴亚率领宪兵团一早就在沈阳站登车,路线正是沈阳-四平街-郑家屯-洮安。
    然而,关玉衡所部将火车站牢牢把控,的确在人员聚集之后登车,但在洮安经过郑家屯之后,火车没有驶向四平街,而是从郑家屯向西过通辽,南下过彰武、新立屯、大虎山,进而抵达新民、沈阳站。
    按照荣臻等人的盘算,此事要消弭于无形。
    出了问题向领导汇报与出了问题但是解决好了再向领导汇报是两个概念,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经多个朝代,然而为官处世的方式却没什么变化。
    所以荣臻等人既没有向北平副司令行营汇报,也没有通知沿途驻防的部队,反观赵维汉在宪兵团出发之后,当即通过电台联系上关玉衡。
    在精心安排之下,两路人马正好错过。
    ......
    “赵处长,收到一份电报。”接电员是一个刚入行不久的女少尉,此时尚不知晓这份电报意味着什么。
    赵维汉接过电报,电报上只有寥寥两字,过郑。
    按照规矩,赵维汉应该签收电报,然后报务员将电报归档,但赵维汉不可能留下这份电报,当即用火机将电报焚毁。
    “赵处长,这不好吧?”兰心茹提醒道。
    赵维汉趁着纸张燃烧的间隙,顺势点上一根香烟:“不懂我的规矩?”
    兰心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换句话说,规矩是用来约束下边人的。
    按照规定,每部电台一般配备两个报务员,各自负责接电、发电,以此来保证电报内容不被泄密。
    赵维汉身边这两个报务员都是北平那边新培养出来的,对东北的情况不熟悉,加之于关玉衡来往电报内容简短,赵维汉不担心这两人能猜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香烟逐渐燃尽,赵维汉最后深吸一口将烟头捻灭,香烟是英国出口的老刀牌,民国时期香烟的顶流。
    昨日喝酒的时候,赵维汉不仅让谭洋出了酒菜钱,另外让郭树武拿来了几瓶好酒,结果李春生今日一早送来了一铁盒老刀牌香烟。
    120支装的老刀牌香烟售价两块大洋,是当下为数不多带过滤嘴的香烟,差不多李春生这个少尉排长军饷的七分之一。
    论及军饷待遇,当下国军革命军军饷最高,普通士兵每月理论上来说能领十块大洋,晋军每月六块,东北军普通士兵能领七块。
    但东北军有一样好,东北地区物产丰富,东北军伙食普遍要好于其他军阀部队,所以官兵很少有患夜盲症的情况。
    ......
    奉天站满铁附属地大和旅馆。
    张海鹏与日本人纠缠不浅,与满铁公司在洮安多有合作,所以关玉衡所部之事很快通过张海鹏被日本人得知。
    “纳尼?此事可属实?”
    板垣征四郎当下不在,负责接见满铁调查科来人的是石原莞尔。
    “大佐阁下,此事千真万确,张海鹏此人与大日本帝国来往密切,绝不敢奇漫,据他所说,关玉衡突然出现在洮安,嚷嚷着要来奉天讨要个说法。”
    石原莞尔闻听此言,本能感觉有些不对,在他眼中支那军人倒是有些血气的,但奈何上面人不敢与大日本帝国抗争。
    难道这是支那人的应对之策,这个想法在石原莞尔脑海中产生,旋即又被掐灭。
    如果是需要调兵,即使关内来不及,大可从盘锦、洮南等地调遣东北军国防旅赴沈,没必要让一个屯垦旅过来。
    石原莞尔打死也没想到,赵维汉也在进行下克上的部署,所以才没有通过正经渠道调兵。
    “难不成土肥原君一语成谶,关玉衡部真的是兵变?”
    石原莞尔拿起电话,手指拨了一串数字:“莫西莫西,我是是石原莞尔,请接奉天领事馆。”
    在接通电话之后,石原莞尔将关玉衡之事简略说了一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