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不对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杨柳依依花满山,碧波水暖蝶翻翻,好个人间三月天。
    一条破旧蓬舟行与清水河上,载着三五赶路人,船下水流平缓,两岸青山并不险。
    老迈的船家费力摇动船桨,水花轻扬,他扯着嗓子哼唱歌谣。
    “一摇波儿平,莫阻船儿行,二摇水清清,恐那浪混混,三摇阳光好,怕有雨浇身,四摇两岸柳青青,护得河堤五谷登,五摇家家炊烟起,朝浓晚稠肚儿撑,六摇阿郎快长大,阿妹等着要出嫁,七摇子孙满堂厅,破屋漏瓦有梁撑,八摇岁岁身康健,无有麻衣声声咽,九摇春去春又来,天下太平年复年,莫管家富寒,代代延又延……,嘿~,一摇波儿平……”
    歌声并不悠扬,略显中气不足,乘客并不嫌烦,反而尽皆展颜,因这顺口溜般的土谣,是无数贫贱之家对生活最大的愿望。
    那高山流水的雅音,又怎会落入这山野乡间?
    人生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渡船本就费力,老船家还放声歌唱,沟壑般的皱纹间已浸满了汗水,湿了烂衫。
    纵使粗衣草履,可他脸上却带着笑,苦不打紧的,挣得三五铜钱,日子总有盼头。
    不知不觉,船已到了渡口。
    小小的码头不知道多少年了,木头隐有青苔,木板踩在上面咯吱咯吱作响,似随时都会垮塌。
    周围是稀疏的杂木林,一条土路蜿蜒去了远处,平时一天也不见多少等船人。
    上岸束舟,老船家用脖间分不清颜色的汗巾抹了一把汗,微风中隐有一抹酸臭。
    他佝偻着身躯,似常年操舟直不起腰,对船上几位渡客熟络笑道:“杨柳渡到了,你们下船小心些,莫要失足落了水”
    提醒之言无人在意,船上几人一看都不是殷实人家。
    有一老妇张口便道:“老刘,坐你这破船也不是一两次了,吱嘎作响,不甚舒坦,很是头晕,船资需得少些”
    “哎哟老嫂子,认识多年,老汉这船虽破,也能安稳渡河,辛苦钱,汗水淌了几斤,少一个铜板都不行!”老船家差点翻脸,一副你敢少付一个铜板信不信我推你下河的样子,就跟要他命似的。
    老妇也知不可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见少钱无望,只能心疼的掏出五个包浆铜板递上,嘴里埋汰道:“抠死你算了,拿去买棺材吧”
    船家毫不在意,迅速收起铜板,还带笑扶她上岸,见她背着背篓离去,不忘提醒路上小心些。
    其他几个渡客也相继各自付了五个铜板的船资,或挑担或背竹篓上岸离去。
    你省一个铜板我就少挣一个,都是穷人,没谁会和钱过不去,也不会存在真正翻脸,都是生活逼得精打细算。
    穷苦人家,若非耽误了时辰,谁愿多花几个铜板乘船抄近路,宁愿多走十里过桥回家。
    乘客离去,船家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数,生怕少了一个,落袋为安。
    日头西斜,他还不打算收船回家,准备等等,兴许还能等到乘客,能多挣些许铜钱也是好的。
    破旧篷舟,算是老船夫的小家了,等待中,他干脆拿出鱼竿垂钓,若能得一两尾河鱼,亦可改善下伙食。
    虽有舟船之利,他却不能撒网捕鱼,若被发现,轻则斥责罚没,重则吃官司挨板子,垂钓则不在管辖范围之内。
    这年月,各行业都规定死了,打鱼的不能载客,载客的不能打鱼,唯一相同点就是都要上税,而且还经常遭到盘剥,若是遇到强人索拿说不得还得吃亏受罪。
    生活嘛,过着过着也就习惯了。
    不见客来,垂钓一会儿,见浮漂下沉,老船家当即抽竿,入手颇沉,苍老的面容当即一喜,暗道定然不小,卖了能换些钱财。
    可鱼竿弯曲也拉之不动,死沉死沉的,老船家笑容消失,暗骂不已,这是挂底了。
    一番折腾,他想象中的大鱼没钓到,反倒落了个切线的下场,着实亏得慌。
    时间不早,鱼不钓了,亦不再等,骂骂咧咧欲要动身回家。
    在他解开小船缆绳的时候,晃眼间看到河面有一道白影上浮,当场被吓了个激灵,蹬蹬后退两步,那分明是一个溺水的小孩!
    荒山野岭,老船家孤身一人,突然看到河面浮起个死小孩着实有些渗人。
    暗道晦气之余,老船家到底一把年纪,常年水上讨生活,也有过帮人打捞尸体,倒也没那么害怕。
    旋即开始打量已经浮到水面的溺水小孩,约莫五六岁,身无寸缕,长得白白净净,没有受伤的痕迹,头发很短,身上不见浮肿,想来溺水不久,因为是趴着,倒是看不清长相。
    收回目光,老船家估摸着搞不好是自己之前钓鱼将其给钓起来的,看来回去得烧盆炭火去去晦气。
    他复又看了看河岸上下游,心头顿时有了计较。
    “看样子幼童溺水不久,这小孩的家人定会来寻,观其不似穷苦人家小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